許多人都看過龍應台的《目送》。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認同她的看法:「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兩年前小兒子同明的公司派他到香港。我們很高興他能住得離我們這麼近,想他時,只要一個多小時的飛機就可見面。我們也知道,他從事的金融業相當忙碌,上班時間又長,即使我們到了香港,相聚時間也很有限。不過,不親身經歷,很難體會他的工作有多忙。
他剛上班不久,外子與我到香港去玩。出發前兩天,才知道他周末要出差。心想,我們星期五中午到,吃個中飯,若不行,或者晚餐,應該抽得出空吧。我們一下飛機,立刻打電話給他。
「中午有空嗎?」
「沒空。」
「那晚上呢?」
「你們先訂好位,我工作告一段落,就來與你們碰面。」
我們訂了一個價位中等的餐廳,訂位時間是七點半。七點鐘剛過,我們兩老興沖沖在餐廳門口恭候,準備享受剛賺錢的兒子請我們吃的第一餐。七點半接待小姐叫我們,一看只有兩個人,就問另一個人什麼時候到,我們說邊吃邊等吧。那兒寸土寸金,接待小姐不肯,要我們人到齊了才能入座,否則只能給我們兩人的座位。打電話給同明,問他何時可到,他說還不知道。於是我建議到燒臘店等他,那裡座位沒有限制。
到了燒臘店,點了餐,付了錢。找到座位一面吃一面等。我們細嚼慢嚥地吃完,快九點了,他才匆匆趕到,一臉疲憊。我問要不要幫他買個飯,他說沒有時間吃,還要趕回辦公室。我們聊了十多分鐘,看他離去的背影,有些心疼。
同明工作忙,常出差回台北,我們都不知道。偶爾剛巧打電話給他,才知道他人在台北。
有一天,同明突然打電話來,說周末要回台灣,我們高高興興地把他的房間收拾好,也換了床單枕頭套。到家後問他回來的原因,他說是為了慶祝朋友三十歲生日。
居然為了朋友的生日,百忙中趕回台灣。外子嘴裡沒說什麼,心裡的滋味可不太好受。因為前一個星期是他的生日,我們兩人靜悄悄地過了。
他曾為了好友結婚,星期五晚上飛到美西,星期六喜宴結束又趕回香港,在飛機上的時間,比在美西的時間長。
孩子長大了,朋友永遠比父母重要。做父母的還很阿Q地安慰自己,在孩子漫長的人生路上,朋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