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近新屋、成屋銷售都成長,房地產市場似乎終於出現回溫跡象,但對於財政部長蓋特納以及許多屋主來說,現實情況沒那麼好。
蓋特納從紐約州西徹斯特郡搬到華府就職後,二月以一百六十三萬五千美元求售自宅,一直無法脫手,因而降價六萬美元,但還是賣不出去;五月底乾脆改成每月七千五百美元(台幣二十四萬五千七百美元)出租。
蓋特納的房子約一百零一坪,七千五百美元的租金似乎不便宜,但可能還不夠支應養屋的每月成本。蓋特納夫婦二○○四年以一百六十萬兩千美元買下房子,共貸款一百二十五萬美元,每年要繳稅兩萬七千美元。
西徹斯特房地產協會主席麗雅‧卡洛說,蓋特納的房子是當地市場的典型案例。許多屋主求售,發現一個買家也沒有,於是降價吸引買氣。眼見房子不好賣,許多屋主態度軟化,租、售都可以接受,有些則決定以拖待變,先出租再說,而看屋者則想先租後買。
紐約州房地產業者史蒂夫維特估計,蓋特納降價求售、加上買屋的佣金和裝修費用,就算賣得掉也會虧二十萬到四十萬美元。不過他表示,沒有人可以說,蓋特納或任何屋主當初買貴了,因為行情就是行情。
根據美國政府二十七日公布的數據,六月份新屋銷售較五月份大幅上升百分之十一,這是處於全球金融危機震央的美國房地產業復甦的又一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