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情花意】製糖原料--甘蔗

菲爾 |2009.07.21
763觀看次
字級

甘蔗,又名甜棒兒、接腸草、糖梗、竿蔗、糖蔗等,源自印度,大約在周朝時傳入中國。

  文獻上記載,先秦時代的「柘」就是甘蔗。《楚辭‧招魂》中的「有柘漿兮」,寫的就是甘蔗榨出來的汁。「蔗」這個字,到了漢代才出現。現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區都有種植;甘蔗能夠生吃,榨汁,製糖,用途不少。

甘蔗的含糖量以及含水量很豐富,又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等,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和營養。中醫認為甘蔗是一種補益藥,它甘、平、無毒、微寒(《別錄》、《滇南本草圖說》),入肺、胃二經,還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和胃止嘔、滋陰潤燥的功效。它主治口幹舌燥,津液不足,消化不良等,飲其汁可緩解酒精中毒。雖然如此,患有胃寒、便泄、咳嗽等病症的人,卻不適合吃甘蔗。

甘蔗最為人知的用途,是製糖,它可說是世界上製糖的主要原料之一;另外,其渣、葉子等,則可用來製成紙張、纖維板、飼料、酵母、味精、肥料等,經濟價值很高。

中國許多文獻都記載過甘蔗。比如《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困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

  按王灼《糖霜譜》載有:「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芳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崑崙蔗也,只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又如《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複脈湯。」

甘蔗向來被人們稱道,唐代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由此可知,以生蔗汁清熱,早已是民間常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