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國參加二○○九年在日本舉行的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獲得二金二銀。負責培訓代表隊選手的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楊遠波表示,對這些有天分的孩子,家長其實不需特別培養,「讓他們自由發揮就好了。」
不讓建中、中一中等校專美於前,今年首次有彰中、成功高中學生進入生物奧林匹亞代表隊,分別是李易駿、吳柏帆,也各獲金、銀牌的佳績。 (圖/教育部提供)
經常指導奧林匹亞選手的楊遠波分析今年的選手,發現他們不只對生物有興趣,在許多面向都有相當優異的表現,像今年得到金牌的郭育奇就曾獲建中的橋藝比賽冠軍;中一中的張睿哲則是去年的地科奧林匹亞金牌,還喜歡天文、國樂、文學與旅行;吳柏帆則喜歡登山、賞蝶。
李易駿的英文特別好,最近考多益還得滿分,對電腦程式也很有興趣。李爸爸說,易駿其實很少補習,他對孩子的唯一「培養」,就是鼓勵他多看書,有興趣的書像哈利波特等小說都可以多看,從小看迪士尼卡通,也讓孩子學起英文不會「怕」。
楊遠波說,很多家長生怕沒用對方法培養資優生,會耽誤了孩子;但聰明的孩子其實是「擋都擋不住」,他們在學校會自己向老師學、跟同儕學,家長要做的只要讓他自己去發展、表現,從旁輔助就可以了,而不必主導孩子的學習,「孩子也不見得照你培養的方式發展。」而且,父母的過度關切,有時也會給資優生帶來壓力,反而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