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鐵礦石業界近日為中方逮捕澳洲力拓駐上海代表胡士泰等人一事掀起軒然大波,背景是中國經濟崛起同時對各項工業原料的需求與掌握,與國際市場產生的摩擦。
中國「二十一世紀網」報導,中國鋼鐵業主管透露,澳洲力拓公司以違反供應合約為由,於六月底向中國鋼鐵業提出金額高達九十億美元(台幣兩千九百七十五億)的索賠要求。
報導指出,力拓選擇這個時間點出手,是因為六月三十日是傳統鐵礦石談判的最後期限,如果屆時未能達成協議,部分長期合約將失效,因此力拓企圖在最後關頭以索賠要脅中方企業就範。
力拓宣稱,中國鋼鐵廠在前後八個月期間,對鐵礦石延後出貨甚至取消船隻,使力拓鐵礦石業務損失五十億美元,租船費用差價和海運差價也損失四十億美元。同屬國際三大礦商的澳洲必和必拓公司也幾乎同時提出類似索賠要求,不過具體數額不詳。
由於中國鋼鐵產能的擴大和經濟建設需求,對於鐵礦石的訴求猛增,去年進口鐵礦石總量已達四點四四億噸,占全球海運鐵礦石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二,鐵礦石進口去年總額高達六百多億美元。
中國鋼鐵業人士指責鐵礦石貿易嚴重失衡,市場好的時候,力拓等礦商用不可抗力等原因減少長期礦石供應,把礦石轉賣到現貨市場,賺取更大的利潤。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鋼廠訂單銳減,市場形勢逆轉,兩拓開始緊盯買方的執行率。
現在力拓只願與合同執行率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鋼鐵廠繼續礦價談判,其他業者必須先提供賠償,否則不能進行談判、簽約等後續事宜。中國業者表示,去年中國鋼廠合約執行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者極少。
澳洲金融服務部部長鮑文十二日表示,中國以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罪名逮捕力拓公司高層主管,可能會改變外商與北京做生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