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齊台北報導】位居十大癌症第四的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但傳統的乳房超音波與X光,判斷上有死角與限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採用「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MRI)」,讓乳癌細胞無所遁形,並準確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一位婦女因左乳腫塊,切片檢查後,證實為侵犯性乳管癌,利用MRI進行術前評估發現,病患腫瘤已九點五公分,合併六顆左腋下淋巴節。
醫師看過腫瘤長、寬、高的3D影像後,原本預計要六次化療,擔心她年紀過大,改為十二次進行。進行五次化療後,再用MRI追蹤發現,腫瘤已縮小一半。
北醫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表示,乳房MRI以3D影像,精確呈現病灶大小、位置與型態,比起2D的乳房超音波與X光,更能掌握腫瘤狀況。MRI精準評估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效果,並精確的進行切除手術、化療劑量調整與化療次數。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清祥說,MRI能偵測到零點零七公分的病灶,連零期的微小鈣化小白點,都能無所遁形。
醫師黃柏榮建議,有乳癌基因、家族史等婦女,或乳腺較細小的高危險群,可與醫師討論,四十歲後評估是否採用乳房攝影與MRI方式「交替健檢追蹤」,四十歲以上非高危險群婦女,則可三至四年自費做一次MRI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