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智者大師圓教義的主張:「無明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無明」,「一念中含三千諸法、三千諸法在於一念之中」,「一心中含三觀、三觀不離一心」。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智者大師是主張心、物一體不二的;不但是心含萬物,而且是萬物與心合一;不是心生萬法,而是心與萬物合一的。
說明圓教調伏六根之前,先說明「圓教」的意涵:
.圓教義
圓教之完成,不在其內涵之圓滿,而是其圓觀之形成。而且,不但是自身之圓法、圓信、圓行、圓住、圓自在莊嚴,修行次第證得;而且,要以菩薩精神圓建眾生。現將圓教、圓觀以不同之概念次第來說:
1.聞圓法:聞生死即法身、煩惱即般若、結業即解脫。智者稱法身、般若、解脫為三德,三德就是智者大師之圓法。
2.起圓信:圓信並非是直接信其圓法,而是要經過「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之過程,才能圓信圓法。
3.立圓行:是由信起行,「三諦圓修,不動、不寂,直入中道」,會歸三德。
4.入圓位:圓行之結果,「清淨自在,一住一切住」,即使住於惡世亦是清淨自在。
5.圓自在莊嚴:以圓功德而自在莊嚴,「於正報、依報中,一一自在」。無論處於任何主、客不同的兩境,都能自在莊嚴。
6.圓建眾生:以圓力而圓建眾生,「內自通即空、即假、即中而得益、受用」。換句話說,能圓建眾生,一定要度人,使眾生受益,自己才有稱性功德,而得益。
由上可知,智者不但從教、觀,乃至方法上都是立圓的。諸法圓相即實相,實相即空相;空相寂然常照,法身、般若、解脫三德歸之一念;一念當下即止、即觀。於是,圓義、圓觀、圓教於焉建立。因為圓義即法身,圓觀即般若,圓教即圓滿解脫。又法身即假,般若即空,解脫為第一義諦即中。
在經文中,舉出《央掘摩羅經》的例子,來論證「圓義」。
如《央掘摩羅經》中所說:「所謂九界(除佛之外)之眼根,觀六塵境時,自謂各各非真;如來觀之,即佛法界,無二無別。」佛觀諸眼即是佛眼(洞徹法性名為佛眼),一心三諦(空、假、中三諦),圓因具足,無有缺減也。照實相為了了,照權(方便)為分明;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心中,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具足圓照,名為了了見佛性也。此乃從眼見來論「圓證」,從修義論「圓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