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類7年3度從缺 6人獲獎 以王大閎92歲最年長 公視將拍紀錄片 但不循例出傳記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第十三屆國家文化藝術獎得獎名單昨出爐,分別是建築師王大閎、小說家王文興、表演藝術家金士傑、視覺藝術家陳界仁、剪接指導陳博文,及指揮家廖年賦,而舞蹈類則七年來第三度無人獲獎。
得獎者各獲六十萬元及由楊英風設計獎座乙座,並拍攝得獎者紀錄片,但不循往例出傳記,將於十月二十九日於中山堂頒獎。
今年得獎名單創多項紀錄,年紀最長者是九十二歲的王大閎,而年紀最輕者是四十九歲視覺藝術家陳界仁,也是當代藝術得獎者歷年最年輕的藝術家。
以photoshop變造攝影及錄像藝術聞名的陳界仁,迥異於往年獲獎的繪畫、攝影家,是首位獲獎的當代藝術家,也是美術類歷屆最年輕得獎者。
台北世紀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廖年賦,是首位獲獎的指揮家,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強調,評審團除了肯定他首創以個人之力籌組大型私人交響樂團,且持續四十年,也讚許他培育音樂人才達半世紀。
電影「海角七號」剪接指導陳博文,持續工作將近三十年,他參與許多台灣揚名國際電影的剪接,並是首位作品橫跨紀錄片、動畫的電影類獲獎者。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王明川表示,「國家文藝獎」是依二年前修定的評審辦法評選,歷經推薦、提名、入圍、評審,乃至決審的評選程序,都需達該類別評審的三分之二共識下,才算定案。再由董事會核可通過後,公布名單。
至於舞蹈類已兩年沒選出得獎者,王明川指出,舞蹈類成就需有累積性、卓越性及持續性,但在兩支被提名的舞團中,經舞蹈類別評審投票過程中,並未達成共識,因而決定不推出得獎者。
王明川指出,評審達成共識,並一致認為,國家應頒個獎給建築師王大閎,因為他對國內建築界影響深遠,建築設計融入傳統人文思想,為台灣現代建築運動的先驅。小說家王文興作品深具實驗性與創新性,將漢文表達潛能推向高峰,對當代文壇深具影響力。
表演藝術家金士傑,從八○年代開始參與台灣當代劇場原創運動,迄今不輟,他編導表演作品成就斐然,以嚴謹多元的教育方法,成功地作育後進,為台灣劇場生態挹注新生力量。
國藝會將與愛樂電台聯合製作國家文藝獎得主專輯節目,與交大合作校園推廣計畫,舉辦「浩然講座」系列、座談與工作坊活動,並與公共電視台合作拍攝得獎者紀錄片「文化容顏音像紀實」,出版DVD,將於公共電視台播出,但不循例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