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云:「謙受益;滿招損。」謙虛是驅使人成功的基石 ;驕傲是使人落後、失敗的絆腳石。多少名聞千古的偉大,都因謙虛自重,成為我們值得效法的好榜樣;同樣的,也有許多豪傑墨客,卻因驕矜自大功敗垂成。
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發表相對論時,他謙虛的向大家表示,因為有朋友的協助幫助,讓他能順利的完成相對論一書。愛因斯坦功成不居的美德,不正是一直督促他更加精進的動力?明朝有個學識淺薄的書生,才剛學會寫幾句歪詩,而自以為是的向當時的大學者解縉比試,當書生提完了對聯,解縉便提了一幅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跟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驕傲的書生,明瞭對聯中對他的冷嘲熱諷,便羞紅著臉離去。所以,我們不應才學到一些知識便不自量力,應虛心的求教,才不會在原地踏步。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他學識淵博,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能一一的回答和解析,但他始終虛懷若谷。有次他將大、小圓比喻成他和學生的知識,但他也將大圓的周長比喻成自己無知的部份,所以他一生不斷的探索,也發掘了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可見,不論再怎樣傑出的人,都還有需要努力求進步的空間。西楚霸王項羽,叱吒風雲,勇冠三軍,但他也自矜功勞,不聽取謀士的建議,在劉邦的包圍下,全軍覆沒。因為項羽不可一世的態度,而造成他失敗的後果,與「驕傲與失敗掛鉤,虛心與進步交友。」這句話不謀而合。
詹天佑建造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當美國邀他去參加工科博士的授領儀式,他卻拒絕了,而繼續承擔另一條鐵路的工作,他不留戀成就之下的獎項,反而追求成就本身,是每一位功成名就人士的模範。蘇軾有感於自己的修養已臻非常完美的境地,而在信上誇耀自己不被俗世誘惑的功力,當佛印和尚看完,馬上回一個「屁」字,而這個「屁」字將氣憤的蘇軾打過江,而和尚臨走前在門前留了句詩,諷刺蘇軾的驕傲,讓一代大文豪慚愧佩服不已。所以,我們不應自大自滿,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
「竹解虛心是我師。」我們要學習詹天佑、芝諾和愛因斯坦謙虛的態度,而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反之,如淺薄的書生向與以及蘇軾驕傲的態度,對自己有害有益。總之,謙虛的人值得我們效法;驕傲的人足以作為人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