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伊朗監督總統大選的憲法監護委員會二十三日以「無重大舞弊事件」,裁定不把這次總統大選結果宣告無效。
伊朗革命衛隊持續三天以水龍、催淚瓦斯和警棍,強力鎮壓抗議大選不公的群眾,並揚言「終結街頭示威的混亂」,抗議群眾已有減少趨勢。伊朗國會司法委員會主席沙赫魯希表示,敗選的總統候選人穆薩維應為其「非法抗爭及發表煽動談話」,予以起訴。
總統大選後政局動盪,燒熄伊朗經濟在近期內復甦的希望,尤其石油產業將面臨產量下滑和投資減少,恐怕將停滯不前。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任後對伊朗釋出善意,如果這次大選順利,伊朗總統阿瑪丁雅也許能把握機會,逐漸擺脫伊朗核武計畫所受到的國際制裁,並且繼續推動中國和俄羅斯石油公司投資南阿巴斯天然氣油田等主要出口計畫,以取代西方投資。
但選舉舞弊爭議引發反對派連日示威,外國石油公司恐將採取觀望態度,讓伊朗無法取得石油出口最迫切需要的投資和技術。
中東能源分析師齊賽克指出,伊朗強硬派政府即使能夠維持執政,今年之內也得全力處理國內政局,無暇顧及經濟。
伊朗擁有全球第三高的原油儲量,但石油產量每年遞減百分之四至八,即每天減產二十萬至三十五萬桶。國際貸幣基金(IMF)去年指出,國際油價必須維持在每桶九十美元以上,伊朗才能免於預算赤字,遠高於其他石油輸出國家的標準。
伊朗的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遠高於其他石油輸出國家,而失業率也將近百分之二十。而石油出口計畫卻嚴重落後,而且缺乏天然氣處理設施,以致生產的天然氣白白燒掉,未能換取收益。
分析師指出,政局不穩也許是一時現象,但在目前油價偏低的情況下對伊朗更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