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才8歲 女生找網友比率倍數成長 出走主因:缺乏家人關心
【本報台北訊】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統計,現今社會兒童少年失蹤的最大原因,已從拐騙變成自行離家,去年兒少自行離家比率占協尋個案的百分之八十五,而且年齡有下降趨勢,最小的才八歲,也是離家出走。
兒盟表示,不少離家的孩子只是因為平常欠缺親人的關心,才會透過離家尋求親密感,有八成以上的離家兒少,會去找男友、同學、網友,家長應該加強家庭功能,多給予關心,「以聆聽取代責罵,以關懷取代冷淡的互動,也不要以工作忙作為忽略兒女成長的藉口」。
兒盟表示,該會民國八十一年開始提供失蹤協尋服務,早期兒少失蹤以六歲以下幼兒「不明原因」的比率最高,多數可能是被抱走、拐走;但最近幾年,十二歲以上孩子自行離家的比率愈來愈高,去年已達百分之八十五,因網路因素離家的有一百一十九起,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
失蹤兒少離家會網友的比率,近兩年呈兩倍成長,特別以女生居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孩子的網友是誰,加上網路世界裡,網友常虛構年齡、職業,甚至有的家長連電腦都不會用,根本不知從何找起,增加協尋困難。
兒盟進一步分析,離家的孩子大多會在公共場所遊蕩,他們最常去的場所是「網咖」,因為收費低廉又可上網,其他像是場地大且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醫院和大賣場等,也常是離家兒少流連的場所。
兒盟指出,離家兒少的遭遇並沒有想像中美好,有些被尋獲的離家兒少,已遭遇性侵、未婚懷孕、援交、染毒等不幸遭遇。
不過,儘管在外流浪日子過得不好,但絕大多數的離家兒少都有兩次以上的出走經驗,高達六成的孩子回家後又再度離家出走,原因多是返家後家長管得比以前更嚴、家中情況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