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早就知道他是癌症末期了,原本在這次住院前一天,就把不急救的意願書填寫好,只是臨時他又改變心意…」阿媜哽咽地繼續說:「但現在最壞的情況來了,我們不要再讓爸爸受苦,不要再急救了。」
「大家都盡力了,您父親更是努力到最後一次機會。」加護病房的醫師說。
「醫師,可否幫我爸爸完成,在安寧病房善終的心願?」
於是阿福伯在我跟阿福嫂還有其他的家人,開完家庭會議,轉入安寧病房,並預計中午十二點整,在所有親人的陪伴下,拔除氣管內管。
由於阿福伯已八十五歲,又有多處癌細胞轉移,在拔管並撤離呼吸器六個小時後,安詳逝世。
晚上七點多,當我看完門診踏進安寧病房,阿福嫂就把我拉到佛堂說:「醫師,你知道嗎?這些天來我到各寺廟拜拜捐錢,我先生才能順利跟著佛祖走。」
「喔?」
「要不然,我先生能夠走得這麼快,這麼順利嗎?」
「原來是您在幫他祈求佛祖的?」
「對啊,我真的很怕我先生會一直受苦;醫師你看,我在佛堂的佛像後面,還偷偷放一包紅包,就是祈求佛祖早點來帶我先生走的。」
「什麼?」
「是真的。」阿福嫂邊說邊向佛像禮拜,然後說:「我這輩子真的很好命,我先生在錢財上讓我沒有顧慮,讓我可以到處禮佛供養。」
「您真的很幸福。」
「對啊,才有辦法到處拜託佛祖,幫我先生早點解脫。謝謝你們安寧團隊的幫助,尤其是小玲。」
隔天早上護士小玲跟我說:「昨天早上我問阿福伯的女兒,是不是真的要幫爸爸拔管時,我看到她不捨、說不出話、好像空氣當場凝結住的表情,讓人很震撼。」
「面對生死大事,不只女兒無法斷然決定,阿福伯也難把自己放掉。」
「但是,阿福伯的太太,雖然也很不捨,卻用另一種方式表示。」
「對,其實並不是每個家屬,都捨不得罹患末期疾病的家人逝世;反而在某些方面,家屬是希望病人能夠早點往生,不再受苦。」
這時一直站在旁邊聽的一位志工問我:「病人簽署了安寧緩和意願書,或者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以後,可以反悔嗎?」
「當然可以,像阿福伯他雖然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但他在病危時,意識清醒的表示,他要撤銷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還要接受急救,我們當然尊重他最新的決定。」
「那為什麼後來又幫他拔管、撤除呼吸器呢?」
「這也是尊重他的意願啊。」
「這不是矛盾嗎?」
「其實並沒有,因為這才是安寧療護的理念,該救的時候必須救,不該拖命的時候,不再無謂的延命,才能夠確保病人最後的生活品質,並得到善終。」
「喔-,我懂了,安寧療護並不是所有的醫療處置都不做,也並不是『等死』,更不是被『放棄』的『消極安樂死』。」
「對,安寧療護並不是消極安樂死,而是最顧全人道尊嚴、最為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著想,最積極的現代醫療。」(下)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