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寺 重建7年落成開光 佛陀及兩大弟子舍利 投保5億元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歷時七年多、耗資八千多萬元人民幣(約台幣四億元)整建的千年古剎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寺,八日舉行隆重落成典禮,同時舉行釋迦牟尼佛舍利迎請供奉儀式,逾萬名信徒及遊客冒雨見證此一莊嚴時刻。
修葺一新的湖南省張家界市天門山寺八日萬頭鑽動,除了為該寺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而來,更重要是瞻仰中國目前僅有的五枚真身舍利之一。
今年四月十八日,由天門山寺方丈懷梵法師組成的迎請團,從四川成都出發前往尼泊爾藍毗尼園中華寺,迎請回一枚釋迦牟尼佛舍利,當時在中華寺舉行一場隆重的迎請儀式。
佛舍利是指釋迦佛涅槃後留世的遺骨和珠狀寶石狀生成物。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涅槃,四眾佛弟子共得到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及八萬四千顆珠狀真身舍利。如今供奉在天門山寺的佛舍利,如黃豆大小,呈現出象牙白光澤,一同供奉的還有釋迦牟尼兩大弟子目犍連、舍利佛的兩枚舍利。
天門山寺位於張家界天門山頂,始建於唐朝,原稱靈泉院,明代改稱天門山寺。該寺自建寺以來一直是湘西地區的佛教中心。
重建後的天門山寺,依清代營造法式重建,由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閣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近一點四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七千餘平方公尺,是目前湖南省境內海拔最高的佛教建築群。
古剎裝飾採用北方傳統建築綠瓦紅牆、斗拱飛檐、朱漆彩繪的手法,建築風格與湖南其他寺院迥異,特別是觀音閣造型尤為奇巧,可與大陸各古典明樓相媲美。
當天同時揭幕張家界首屆佛教文化節開幕式,一連兩天還有天門山寺方丈陞座法會,以及佛教文化論壇、書畫大師王憨山書畫藝術展、佛陀故鄉巡禮圖片展等活動,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