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屏東市慈鳳宮、聖帝廟一改一般使用餅乾、糖果等當做敬神供品的慣例,改以地方農特產做供品,幫農民促銷農作物,提高收入,讓農民很感激。
慈鳳宮、聖帝廟總幹事陳振甫說,一般民眾多以餅乾、糖果當做供品,其中不少是來自大陸、馬來西亞等國家,他覺得屏東縣有不少農特產品,如萬丹、新園的紅豆、高樹的鳳梨、恆春的洋蔥,經過加工,都可以成為供品,且衛生也有保障。
他找上縣內食品加工廠,先加工紅豆做成蜜紅豆、八寶雲豆、紅豆牛奶等,搭配廟方的香品,信徒也跟以往一樣,隨喜奉獻香油錢,成本雖然比以往用餅乾、糖果高一成,但該廟董事會認為幫忙縣內農特產促銷,很有意義,相當支持。
陳振甫指出,第二波計畫加工高樹鳳梨、恆春洋蔥,發展成縣內農特產品的伴手禮,如果各廟加入這項行列,對地方農特產業來說可帶來很大效益,農民收入也可望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