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齊」可解釋為「好壞參差,素質不一」;「良」與「莠」,即好與壞、善與惡的對比,當我們分不出是非黑白時,就用「良莠不齊」來說明。
「莠」讀「ㄧㄡˇ」的時候,指狗尾草,由於這種草的莖、葉、穗都像榖子,常混在禾苗中,會妨害作物的生長,所以用來形容品行不良的人或不好的事情,如:「莠民」、「莠言」等。
「莠」也讀「ㄒㄧㄡˋ」,意謂像茶一樣苦,如:「莠命」。
「良莠不齊」的「莠」應讀「ㄧㄡˇ」,這個成語也作「良莠淆雜」、「良莠混雜」、「良莠不一」,「淆」、「雜」均有混淆、混雜之意,也就是好壞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一般用法如:
「由於坊間網站『良莠不齊』,造成資訊氾濫成災,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因此「良莠不齊」的「莠」,絕不可誤寫成「言」部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