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輪椅名醫」陳建民是新加坡籍的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也是腦神經學家,在哈佛大學念腦神經學與癌症預防,在牛津大學修衛生政策,考取一個個高難度學位,目前是新加坡領袖研究大學醫生,寒暑假則在澳洲一所醫院從事研究工作,公餘,到世界各國轉動大愛,為弱勢團體募款。
四十九歲的陳建民,兩歲發高燒罹患小兒麻痺症,自此幾乎以醫院為家,十歲才邁出艱辛的第一步,在媽媽、姊姊輪流背送下,以第一名成績,完成中小學學業,也以極優異的成績考進國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生命科學系。後來以全額獎學金完成美國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博士學位,在紐西蘭的奧克蘭醫學院工作幾年後,又獲經費到美國著名的梅約醫學中心從事研究,又到澳洲學醫。
陳建民十七歲那年遇新加坡輪椅體育會創辦人亙西德警員的賞識與指導,成為奧運殘疾運動員金牌選手,挑戰各種運動極限。除了賽跑,他也為募款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游泳、騎馬、划獨木舟、跳降落傘,還用繩子爬上十四層樓。從一九八七年開始他為各國弱勢團體募款,已募得一千四百多萬美元,是公認的「轉動大愛英雄」。
去年,他用七十天時間在歐洲、亞洲、澳洲、非洲、美洲、南極洲、北極洲等七大洲,完成十項超級馬拉松賽程,打破四肢健全的英國人提姆羅傑斯,雖然經歷千辛萬苦,身上傷痕累累,至今仍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一九九九年他創下九十九天內在七大洲,完成七項超級馬拉松的金氏紀錄。陳建民逢人就說:「我不為自己失去的感到悔恨,而是加倍利用自己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