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報導】在行政院「綠建築推動方案」指示下,國內未來的公共設施都將依綠建築的概念構築;甫開幕啟用的高雄世運主場館,更是少數擊出全壘打、完全符合九項綠建築指標的一項活例。
高雄市政府新工處科長王振發指出,一般工程最難顧及生物多樣性,所幸世運主場館址銜接洪蘭的大片綠地和林區,可供動植物棲息、平衡施工期間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執行建商互助公司處長林立平也強調,主場館採分段施工和因地制宜的方式,盡量不砍樹,並闢建廣達零點七公頃的生態池(主場館占地約二公頃),保留喜鵲等原生鳥類和生物生態,因此克服難關。
綠建築最基本的要求是省水節能。林立平指出,世運主場館最重要的節電設備是屋頂遍布的太陽能光電板,也廣用隔熱建材、控制冷氣空調的用電係數。屋頂還設有天溝、田徑場地下密布集水管,場外也有土溝和回注井環繞,都能將落雨充分集中再利用,例如回注生態池或沖洗浴廁等,連選手使用的衛浴設備也有節水裝置。
在廢棄物減量部分,台灣建築中心經理王婉芝以京奧為例指出,鳥巢體育場為了塑造特殊外型,使用許多不必要的鋼材,而世運主場館則避免這種問題;王振發表示,世運主場館經過準確設計後,鋼材用量只有一般同面積體積者的一半,加上廢土充分回填至場館周邊、植栽草皮和綠樹,充分達到土方平衡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