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人類丟棄的垃圾受洋流作用,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塑膠漩渦」,據科學家表示,在美國加州到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域中,海面下有一處洋流迴圈的漩渦,推動海洋垃圾在這裡堆積,「塑膠漩渦」距美國西海岸五百浬(約九百二十六公里),面積約兩個德州大小。
這則新聞對我而言其實是「舊聞」,因為前年在不同媒體,已看到同樣的新聞數次,重點是這個漩渦愈來愈大,也因為各國防制污染的政策,遠趕不上商人的利益與人類的自私,漩渦增大的速度也愈來愈快。
不用上外太空觀看這個巨大的「塑膠漩渦」,這個漩渦早在你我身邊,走一趟野柳,同樣的地點,三十年前乾淨的海水,現在站岸邊即可看無數保麗龍粒及塑膠垃圾;當年在和平島,數以萬計的海蟑螂不斷從腳邊爬過,如今生命力強韌的海蟑螂全不見了,放眼望去只見布滿黑油污的海面。
小時候爸爸帶我們去位於台北市內湖碧山尖鋒的碧山巖溪畔,搬開石頭抓一隻又一隻的小螃蟹,現在卻是滿坑滿谷的垃圾,我不知如何和女兒解釋抓螃蟹的樂趣。
人類一直忘記這些塑膠的污染,最後還是會隨食物鏈,回到最上層的人類身上,難道要等到溪中的魚不能吃、樹上的果子也有問題,影響到生存的時候才會正視?恐怕時不我予了。
曹淑芬(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