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金銅坐像 全球唯一 遼代古佛

記者郭士榛 |2009.05.18
2605觀看次
字級

特色是纓絡以梅花居多 佛足僧鞋有梅花飾 其他年代皆赤足 史博館展出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佛教造像藝術形式豐富,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樹立了各代佛教造像特色,史博館舉辦「藏佛觀雲—金銅佛像展」,展出三十九尊金銅佛像、鑄金佛塔、鍛金鑿刻佛經卷等文物。

收藏家莊明哲表示,由於清朝歷經八國聯軍戰亂,中國許多珍貴寶物都流失至歐洲,尤以英、法最多,他早期就買了百尊之多,莊明哲說:「古老的金銅敲擊時傳出的聲音短,而新青銅敲時聲音長。」

金銅佛像多半以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鍍金,又稱鎏金佛像。鎏金,是一種傳統金屬裝飾工藝技術,早在戰國時期即出現的技法,當時大多以鑄造器物為主,直到南北朝後,因佛教興盛,而開始應用於佛教造像。莊明哲表示,古老的鎏金含有赤金,而現代則以純金為主。

「藏佛觀雲—金銅佛像展」中,「鍛金鑿刻佛經卷」是長一百二十公分寬二十一公分,以金片鏨作的西夏文佛經卷軸,莊明哲指出,這是西夏時代文物,歷史上沒有如此完整的經文;另外,「僧智慧輪造七層鍛金佛塔」是晚唐時期鍛造,八角四門塔層分七層,塔面「金粟」表現金工特色。

中國金銅佛像自南北朝起,同時地域不同使得風格產生演變,莊明哲所提供的佛像展中,出現「遼國」和「五代」佛象,像是「觀音金銅坐像」,當初沒年代資料,莊明哲買回後,花六年時間研究、考據,經由佛像背後所刻「大安二季(年)」查起,才知「季」是「遼國」的年,因而確定此佛像是「遼國」的作品,且是全球公布的古佛像資料中唯一的一尊。

在莊明哲六年研究中發現,各朝代佛像身上所戴的纓絡大都是圓形圖案,而「遼國」佛像身上的纓絡,卻是各種形狀都有,管狀、長方形,尤其梅花圖樣最多,有著原住民風格;同時「遼國」佛像帽冠下方露出頭髮,佛足僧鞋上有梅花花飾,但其他代佛像均赤足多。

「菩薩蓮華座象」是莊明哲收藏後才開始研究的一尊,因為其造型和明、清代不同,他根據北京作者金維若書中得知是「五代佛像」,但英國大英博物館的資料,及另一本中國研究佛像書中記載是「遼國」時代作品,莊明哲經由佛像髮髻、頭飾研究後確定這尊為「五代佛像」。

即日起至六月二十一日,史博館二樓精品長廊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