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的黃光男,從沒有一刻停下他水墨畫的創作,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每天早上他總是提早幾個小時到辦公室,為的就是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創作,甚至近日黃校長還接連在北中兩地,舉辦了兩場個展。黃光男表示,不論自己做甚麼工作,創作一定要不斷地持續才行,唯有如此,作畫的技藝、境界才能提升。
學習態度正確
自然獲益良多
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黃光男認為,由教育者的立場來看,很難不去關心學生的發展,然而藝術是一種很主觀的判斷,與其要求學生變成另一個黃光男,或變成又一個誰,黃光男更希望學生能承襲到的,是他的治學、作畫的態度與精神。
黃光男說,「街道上常有很多人賣畫,許多人會懷疑怎會有人買,然而事實就是會有人買,這時也不必對學生強調各種畫的好壞,因為他自然會感受到,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讓學生接觸各種層面,各式各樣的作品,反而更能激發創意。」
林偉民做為黃光男的得意門生,也非常了解和讚賞老師的做法。林偉民認為,尊師重道這樣的態度,在傳承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自己做為學生,就是用這樣的心境在跟老師學習,從而了解黃校長是如何從一個農村子弟,在困苦的生活環境中拚搏出來,越是認識黃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林偉民心裡也越覺感動,他認為老師的行動力、做人處事的態度,在在都讓他獲益良多。
有所學成 貢獻社會
黃光男表示,教學生一定要先教做人做事道理,這才是傳承重要基礎,教學生不會黏住學生,一天到晚打電話催學生要上課,而打電話就是關心學生沒上課是不是發生事情,是一種關心,除教畫更重視學生品格修養,有時一堂課都在苦口婆心勸告學生要注重品德,結果畫畫反而只上了一點。
一般會有師承問題,常是指形式的師承,而不是精神的,黃光男表示,若師承是形式的他大概做不到,又若要求學生畫的要和某派一樣,那畫畫技藝反而大有可能會倒退;黃光男總希望學生盡量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他的才智、學習和環境的時代,應超過老師的時代,或最起碼要改變時代,這是黃光男傳承的方式。
無論什麼行業,一身技藝仍然是很重要的,然而對藝術工作者而言,提升技術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技術導向,而是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透過這些繪畫的技巧,將創意、想法充分地表達。黃光男認為,做為他的學生不必一定按照他的方式做事,技術上的磨練雖然重要,可是也不會太過度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提供服務,黃光男相信,這樣的傳承才能無論是對學生個人而言,或對整體人類社會而言都有所造福。
學藝術的孩子
更要多讀書
黃光男表示,很多的傳承很神秘,不敢多傳給別人,然而這卻容易形成一種停滯;好比中醫傳承,藥理一定要很深入,若連中醫名詞都看不懂,如何傳承?又再說中醫名詞都是由老子、莊子傳下來,若都不讀老莊,學習不夠廣泛,就變成在縱面、橫面上都無法完整的讓新生代承襲,那這樣的傳承反而造成斷差。
所以教學生,黃光男會鼓勵他們跟別人學各種不同的知識技能,因為一個人無法十全十美,所謂「傳承」在形式上就是提供自己最好的經驗和知識給學生,而若學生心有所感,能常在重要日子寫張卡片給老師,黃光男也就深感安慰了,這也正是傳承在精神、態度上比形式更重要的一環。
很多家長誤會學藝術都是書讀不好,不用功,頭腦不好的人才來學畫畫,我常告訴學生,學畫畫頭腦聰明一定要讀書,不然很難成為藝術工作者。黃光男總時常叮囑學生,一要考上學校,二要學好畫,三要當畫家當老師,才有機會將自己藝術方面的才能,做最大發揮,甚至對社會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