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四年級學生徐安廬,主修生化、分子生物、神經生物等學系,預計於二○○六年取得科學學士雙學位後,繼續進修基因科學及醫學博士學位。
徐安廬的求學經歷頗為特殊,兩歲時即展現驚人的專注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樂高組合玩具組成與自己同高的機器人,五歲時已能解代數題目,八歲起在家自學,十一歲贏得華盛頓州高中組科展大獎,成為歷屆年紀最小的大獎得主,並代表華盛頓州參加英特爾科展,十二歲即進入華盛頓大學就讀,立志以基因科技,研究出治癒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癌症、糖尿病、愛滋病等的解藥。
今年不到十五歲,卻最關心世界上受壓迫的兒童,他在十一歲時即與相差一歲的弟弟徐安祺共同創立了「世界兒童組織基金會」,徐安廬認為「教育即自由」,受教育是唯一使貧童學習獨立自主、擁有能力、自助助人、脫離貧困的重要關鍵;而語言和文字是人類溝通與學習的基石。
他以實際行動及時關懷世界貧童,運用多媒體科技,架設「英語教學網站」(www.langedu.org)和「英語世界村」廣播節目,並完成一套一百三十冊的英語教材,免費提供世界各地貧童學習。由是,徐安廬維護貧童的生命尊嚴,尋找絕症的希望,不只是天才,誓志改變世界,以身作則,樂觀助人,挑戰天才的生命,散播人間的大愛,不愧為「天才之光」。
徐安廬非常感恩父親徐宏義、母親羅曼如無微不至的「愛的教育」,他們就像安廬「生命中的太陽」,不斷給安廬動力,讓他跨越種種的障礙和挑戰,在求學道路上能勇敢地走下去,一步一腳印去實現理想。
徐安廬成長故事及學習經驗已寫成《不只是天才》一書,由台灣「商周出版」發行全球,把美國華裔神童的驕傲,分享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