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台東卑南溪生態豐富,不只是各種魚蝦蟹的生存地,也是高身鯝魚、日本禿頭鯊、何氏棘魞魚等珍貴魚種產卵必經之路;台東農田水利會在卑南溪建設新進水口、魚梯及導水路,讓高身鯝魚等魚類產卵有路回家,還做水底觀察室,讓民眾一探生態之美。
台東農田水利會池上工作站站長黃昆合表示,在池上圳卑南溪上游左岸新、舊水門間約四百公尺的導水路段,以生態工法打造親水空間,河床有淺灘、深潭設計,可供各種生物棲息,颱風期間可做水底生物的避難場所。
黃昆合說,舊池上圳進水口缺乏上溯通道,魚兒逆水而上產卵,若臨六月前枯水期或溪水斷流時,生存不易,這項導水路段可協助洄游性魚類上游回溯。
池上圳新進水口工程還依地形設計隔板魚道、水道式魚道,水道下的觀察室設有十五個窗口,都可讓人在不干擾魚兒的情況下,就近觀察魚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