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誕生
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懲忿,即於匾中所謂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也。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致澄弟
讀懂名句
養生的方法有五個要點:第一是睡覺、吃飯要定時;第二要能克制怒氣;第三要節制自己的欲望;第四,每天睡覺前洗腳;第五,午餐及晚餐後,各要行走三千步。克制怒氣,即是匾中所指的,以少惱怒為根本。
名句故事
曾國藩這封家書的用意在於要後生晚輩多多鍛鍊自己的身體,因為他發現弟弟們,甚至是子侄輩,身體多半不夠強健,所以他建議大家平時要懂得養生的方法,切忌病急亂投醫、亂吃藥。
曾國藩另一封同治四年九月給兒子紀澤的信中也提到:「藥雖有利,害亦隨之,不可輕服。」對照於曾氏在其他書信中常含有「損益二者都是相互存在著」的見解,再看到他對「藥」的想法,足見「禍福相依」道理,曾國藩確實有很深的體會。
五個養生要訣中,曾國藩又特別注重「懲忿」、克制自己的怒氣,他在信中強調:「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至於「節欲」,曾國藩非常重視家族的名望,因此他也很在乎成敗,打過幾次敗仗的他,幾乎是無法承受,幾乎想要自盡。這裡既然勉勵弟子「節欲」,必定是從自己的人生歷鍊有感而發,成語「懲忿窒欲」即語出《易經》對「損卦」之解:「君子以懲忿窒欲」,如果無法克制憤怒、節制欲望,勢必招致損敗。
睡前洗腳是考量到文人長時間坐著看書寫字,血液循環不夠好,睡前如果用熱水泡腳,多少可達到舒筋活血的功效。至於飯後散步,曾國藩規定兒子紀澤,吃完飯一定要到戶外散步,想必是取自古流傳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道理。
新說名句
華陀是東漢末年的名醫,據說他高明的醫術是緣自於到公宜山遊憩,獲得兩位白髮仙人指點。白髮仙人傳授一套世人稱之為「五禽戲」的健身功法,這套功法是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姿態而運動,配合意念、呼吸、按摩等,間接鍛鍊了我們的五臟。
根據中醫的說法,虎戲主肝,鹿戲主腎,熊戲主脾,猿戲主心,鳥戲主肺,依照「五禽戲」的鍛鍊,可以調理臟腑氣血,疏通經脈血絡,自然有延年益壽的效果。
曾國藩不喜歡吃藥,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卻恰恰相反。嵇康的養生方法講求「服食」之道。所謂服食,就是服用丹藥,在他的《養生論》中記載:「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這是典型古時道家的養生方法。
據說嵇康不但在家自己服用丹藥,也常常外出採藥。不過嵇康也重視「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養生論》),控制飲食、節制情欲,都是長壽之道,這個立場倒是和曾國藩一致。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