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清華大學「風光綠能」研發團隊與業界,合作研發完成「垂直式小型風力發電機」,已商品化,並外銷歐美,是現代節能減碳利器。
清華大學昨天校慶,大草坪上幾座小型風力發電系統,矗立在上,隨著風向轉動,相當醒目,研究者之一馬振基教授說,「國外賣得比國內好」,台灣許多偏鄉與一般社區,都極適合發展。
清大「風光綠能」研發團隊成員,包括化工系馬振基、動機系葉銘泉與電機系潘晴財等教授組成,跨領域整合,並與宏銳公司合作完成這套發電系統。
「這是三合一節能設備」馬振基表示,融合風力、太陽能與蓄電設施,非常環保,未來還要加入燃料電池,完全發揮節能減碳功能。
與台電在台灣海岸廣設的風車發電系統不同,清大開發風力機是三百W功率,屬中小型風力機,最特別是「微風就能發電」,也就是每秒一公尺的風力就能驅動扇葉,由於採垂直式設計,沒有噪音、無風向限制、不排廢氣,安全性高。
他說,風車葉片由軟性高分子複合材料製成,發電效能高,加上搭配太陽能光電板、LED燈泡及燃料電池,「五分鐘就能架設好」,適用學校、小型工廠、社區或偏遠海濱等地使用。這套系統去年十月參加JEC國際複合材料亞太區大會,拿到最佳發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