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調查 鄉下老人觀念改變 養兒防老靠不住 不如存錢、買房子、注重保健
【本報台北訊】養兒防老的觀念正悄悄轉變。國科會調查發現,我國老年人愈來愈不奢望孩子會照顧他們,尤其是鄉下地區老人,自認晚年生活可以依賴子女者不到兩成,大多數認為金子、房子比孩子更重要。
國科會昨天發表「城鄉老人社區生活大不同」研究,調查台南縣西港鄉、台北縣板橋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生活狀況。
結果發現,與城市老人相較,鄉下老人更缺乏安全感,因為原本以為養兒可以防老,但子女外出打拚,長期獨居或與老伴生活,讓他們更重視金錢、房子,對他們而言,「養兒防老已經不再可靠」。
老人家的經濟安全準備,也呈現城鄉差異。板橋市老人前三名依序為存錢(百分之四十二點八)、養兒防老(百分之四十點三)、買房子(百分之三十八點三)。
西港鄉老人則是存錢(百分之五十五點八)、買房子(百分之四十三點四)、注重保健(百分之二十一點五),西港鄉老人認為養兒防老的比率只有百分之十九,排名第四,比率不到板橋市老人的一半。
調查顯示,不管是居住在鄉村或是城市的老人,在生活上最不滿意的就是身體健康、經濟情況,三成多老人不滿自己的經濟條件,鄉村老人又更嚴重些。
調查也發現,板橋市老人最常去市場買菜、公園散步,西港鄉老人則最常去宮廟與診所、醫院。
計畫主持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林萬億表示,隨著社會變遷,老年人口愈來愈多,老人家應該自求多福,想辦法有一份穩定收入,不要寄望子女給生活費,建議退休後的生活費,應該降至工作時的六成。
他也建議老人,老年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如果經常搬移住所,一定不會快樂,因此分家產時,得為自身著想,務必留住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如臥室、拜拜的地方。
林萬億提醒,政府相關單位應重視這項報告,提供老年人一個舒適的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