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寶寶親密接觸,才可以反映善意和溫暖,更能透過態度,奠定日後的性格基礎。也因此,在職場打拚的半職媽媽經常掙扎,要不要為小孩辭職,犧牲掉工作前程呢?
做完月子,休完產假,把嬰兒交給保母來接手後,許多職業婦女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拚經濟,無論多麼牽掛家中寶貝,總也自我安慰:「不要太在意啦!嬰兒吃飽了睡,睡飽了吃,又不認識我,等他大一點,再來自己帶吧!」
長到一歲,嬰兒會坐會爬,也會嗯嗯啊啊叫爸媽時,心頭再度升起要不要辭職回家帶孩子的掙扎,這時候,另外一個安慰聲又響起:「反正缺席也只是暫時,是自己的孩子,永遠是自己的,等她懂事再續母女情,一定還來得及。」
奠定日後性格基礎
就這樣,職業婦女繼續讓蠟燭兩頭燒,當兒女早上哭喊著,「媽媽不要去上班!」許多女性也曾愧疚得想辭職,然而另一個想法又在拉扯,有班可上多幸福呀!回歸家庭等於與社會脫節,而且薪水也少掉一份,日後後悔再找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真是左右為難!該如何取捨呢?
「對於一歲的小寶寶來說,最初接觸到的人,接觸最久的人,可以向寶寶反映善意和溫暖,更會透過這人的態度,奠定日後的性格基礎。」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助教奚麗珍從書本看到這知識,也認同這知識,但以切身經驗來看,自己是鄉下阿嬤撫養長大的,阿嬤有躁鬱症,記憶中,家裡總吵吵鬧鬧,阿嬤情緒欠佳時,就把自己放在小閣樓,一個人出外好久才回家。
感恩的隔代教養
這樣狀況百出的教養環境,一定大受專家撻伐,「等念小學回到媽媽身邊,馬上跟媽媽好得不得了,並沒有疏離感。」隔代教養讓她不曾念到幼稚園,童年也感到十分孤單,但是,回到媽媽身邊的幸福很快讓她遺忘過去,即便現在想起白髮阿嬤,也是無盡的懷念和感恩。
因此,奚麗珍認為,媽媽要不要為小孩辭職,絕對因人而異,自己的媽媽在銀行工作,專業又和氣,何需犧牲掉職場成就呢?
她同意,血緣是永遠的,短時間缺席的媽媽,等有完整時間再拉回兒女的心,不會太困難,「目前有成就的職場精英,或者對現狀滿意的成年人,未必都是由父母親自教養。」奚麗珍認為,小孩本性主宰著親子互動,隨時留白,也隨時補白。
培養高品質親子關係
但,也有人不這麼想,毅然決然告別主播台,回家親自教養女兒的前中天主播林書煒就是其一。
「母親的角色如此重要,不僅是孩子的知音,還要擔任家庭和樂的創造者,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一點也不可惜!」女兒一歲時她發現,表達喜怒哀樂的對象都是保母,一家三口同時在家,女兒只跟保母撒嬌,而自己早上八點急著出門,和女兒相擁憩睡的也是保母,「這讓我非常傷心。」她跟先生說,沒有品質的互動,絕對無法培養有品質的親子關係,夫妻兩人中,總有一人要調整,林書煒選擇做先鋒。她總是想:「缺乏混凝土聚力的家庭,鬆散的情感交流,終究讓我們的人生潰散,失去了許多。」
應不應該辭職?的確因人而異。
【媽媽加油站】林書煒為全職媽媽打氣
●懂得分配時間。 ●正視經濟需求。
●甘心情願去做。 ●傾聽內在的聲音。
●實實在在的陪伴。 ●檢視自我理想的實現。
●把握親子互動的每一刻。
●通曉有捨才有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