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慶芳桃園報導】范鳳琴是傳統的客家婦女,勤儉克苦,國中時就曾以手工編織賺取零用金,婚後有一段時間在家幫人繡學號。她老老實實的穿梭於針線之間,走出一條錦繡之路。
民國八十五年作品入選台南市美展開始,她說 :「我是被朋友催促了,才交作品去試試看,並不期待什麼,我的生活還是以家庭為重,後來接二連三的參賽,是因為我想擁有比賽入選的畫冊。」如今她已擁有十多本畫冊,都是得獎者的嘔心泣血之作,范鳳琴能並列其中,除了光榮也有惺惺相惜之意。
國中一年級的家政課,范鳳琴首次繡花,老師不相信她能做出那麼精巧的作品,要她當場再繡一次,後來就常找她代工,范鳳琴以繡花的精神用在功課上理當有好成績,但那時女孩子不被鼓勵讀書,她記得國中畢業那年暑假,自己去工廠做了一個月,領了薪水趕緊跑去找學校就讀,她告訴學校主任:「我很想讀書,可是現在才賺夠了學費來報名,請你給我機會。」高職畢業後工作一陣子結婚了才回家當家庭主婦,她替女兒縫補衣服時會用繡花彌補破綻的地方。
在興趣推動下,她找到台灣繡畫第一人楊秀治學習,進入繡畫天地不能自拔,她說:「每次我想一氣呵成,就會沒空整理家裡,幸好我先生很體貼,他替我做畫架,接送孩子,默默的支持我。」因為不為名利所絆、自在享受繡畫,得到多次民俗工藝展肯定,范鳳琴的感言是:「我一路走來,沒完成什麼大事業,至少成就了自己小小的幸福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