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號是古代歐洲貴族打獵時,由於獵場很大,打獵者出發前會先派號兵去勘查,看森林裏或原野上有什麼動物,看到有任何動物,就用號聲將訊息傳遞回來,不同的動物所使用的旋律有一小段不同,靠樂音辨別看到什麼動物,距離有多遠,陳彥豪表示,最早一本書叫「獵號手冊」聽說已傳四、五百年,上面記載所有訊號,法國號就是由打獵吹號演變而來。
由於號兵都騎馬,為了攜帶方便,才將號管捲成圓形,掛在身上,陳彥豪說:「早期法國號沒有這麼多管子,一個管子就可吹出十多個半音;到十七世紀法國號逐漸成為宮廷樂隊中必要的管樂器,形狀不再是一個圓圈二個圓圈而已,中間加上一個可以調音的管子,基本上沒有按鍵。而現在的法國號,大約是十九世紀末期時,製作技術才研發而成。」
陳彥豪說明,吹法國號,聲音變化主要靠演奏者嘴唇和氣的力量,改變音道,所有銅管樂器都是依此原理形成,增加的管子是為增加半音的可能性;早期形成半音都是用右手遮住管口,製造不一樣的半音效果,吹奏時遮和沒有遮的效果有很大差異。至於按鍵裝置,主要為使各種曲子能表現不同調性,按鍵就是透過吹管變成一活塞,安置在樂器上,形成更多吹奏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