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至今25年創作 西方重視的中國藝術家之一 4/18~7/5北美館展出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國際拍賣市場中獨佔鰲頭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方力鈞的作品,不但第一次在國內呈現,更重要是第一次在官方美術館展覽,將於四月十八至七月五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三樓推出「生命之渺—方力鈞創作二十五年展」,展出方力鈞一九八四年至今各創作階段的代表作七十餘組件,包括素描、油畫、版畫、雕塑、裝置及最新力作。

後八九藝術家 方為代表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表示,一九九○年代起,代表中國當代藝術分水嶺「後八九」的藝術家逐漸受到西方藝壇重視,兩岸三地也開始進行民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為整合更多海內外資源,拓展華人當代藝術在藝壇的影響力,北美館首度推出「後八九」具學術價值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回顧展,由台灣策展人胡永芬策畫,作品四十組借自歐洲、美洲與亞洲美術館、基金會與私人收藏,二十組來自大陸各美術館。 (記者邱麗玥攝)
並首度與德國比利菲爾德美術館共同合作對多件重要作品借件與展出。
經典標誌 影響當代藝術
一九九○年代初期,方力鈞創造「光頭」經典形象,影響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眾多作品中符號化的人形創作。這些人物、嬰孩、或蟲獸形象,消弭了個別特色,改用集體主義取代,成為芸芸眾生象徵,方力鈞藉此標誌當代人叛逆、戲謔、躁動、迷惘的內心。藝術家雜誌社社長何政廣指出,很欣賞方力鈞畫作,有種看不到的感情和表現形式,虛無主義中有現實的觀察,尤其對人的身體有特別的表現。
水的指喻5主題方向策展
策展人胡永芬以「原型的創造」、「光頭的表徵」、「水的指喻」、「版畫的再開創」、「生命之鉅,生命之渺」五個主題,呈現方力鈞在光頭、游水、鳥獸、孩童等題材上的代表作品與美學特徵。胡永芬指出,這次借展過程很挫折,她心中有夢幻藝術品想展現,但現實借展過程中,有十幾件想借展但並未借到,因為這些作品,在北美館展覽期間也在其他館外借展出中。
一九六三至二○○八文獻展
此展的另一特色是大陸策展人盧迎華與方力鈞合作的「一九六三至二○○八方力鈞文獻展」,盧迎華以研究論述角度,深入挖掘並梳理出方力鈞從河北邯鄲老家直到移居北京,三十多年來各時期的手稿、筆記與出版品等素材,以「展中展」形式首次在北美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