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少年時期,居家附近,栽植竹子、柏樹以及各種花草,叢叢簇簇,布滿整個庭院,招來許多小鳥在樹上築巢。蘇東坡的母親討厭殺害生靈,規定小孩、奴婢、僕人,都不得捕捉小鳥。幾年間,鳥雀都把窩築在矮枝上,裡邊的雛鳥,一抬頭就能看見。有一種叫「桐花鳳」的鳥,隔四、五天就飛到這園子裡。這種鳥的羽毛,極為珍貴奇異,難於見到。這鳥能馴養,對人不懼怕,街坊鄰里見了,都以為是件新鮮事。蘇東坡則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特別處,只是以誠實取信於動物罷了。
這是筆者近日讀《東坡志林》時,看到的一則寓言故事。這裡蘇東坡描寫了人和鳥類和諧相處的事。尤為可貴的是蘇東坡認為,人與動物應該是朋友,而不應把動物當成敵人。這種樸素的環保意識在今天對我們也有著警示作用。
所幸我生活的地方平陽──這個山水小城還可以聽到鳥鳴。清晨,窗外花壇裡嘰嘰喳喳的幾隻鳥在爭論不休。少年讀書時,總討厭鳥叫,認為打擾了清靜,影響讀書。後來生活在魯南煤城,總見灰塵滿布,不聞鳥鳴,靜更談不上了,整天是車輛轟鳴。偶爾一次到野外踏青,看到一大片各色各樣的鳥,感覺那樣親切美好。我始終懷念著那鳥鳴。
生活在一切物化的時代裡,心總被堵塞得滿滿的,為名利、為事業、為生計;心靈之舟已停泊在鳥鳴清唱之外了。這正是現代人的悲劇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