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外籍看護要回國,阿公傷心要自殺的新聞報導,不禁令人鼻酸。
外勞已成為台灣的一份子,在城鎮每個角落,都可看到她們照顧病苦的殘疾或老者,尤其在醫院,推輪椅的幾乎都是東南亞看護,她們都會說國台語,也融入台灣社會,不得不佩服她們的學習能力。而時代變遷加上台灣人口結構加速高齡化,子女忙著工作,或根本沒有能力照料,除了送到安養院,外傭早已成為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員。
子女無法專心照顧長輩,外勞反而成了最佳的精神慰藉,她們照顧老人起居,並和老人聊天,像社工又似親人,相處的時間早就超過子女。人生接近盡頭,在乎的是親情而非金錢,有的老人在往生前,將財產全部過繼給看護,這似乎也合常理。
誠然也有惡行惡狀的外勞,讓人深惡痛絕。但面對善良的外勞,政府應採取考評制度,考慮到人性的需求,適度修改法令,讓有愛心耐心者延長年限,得以繼續照顧,如此外勞和雇主都獲利,造成雙贏的局面,所謂「人在公門好修行」,也是好事一樁。
妙雲(嘉縣大林/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