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單位被動因應 招式老套 如何防治? 民眾莫掉以輕心 避免被病媒蚊「叮」上
衛生署疾管局發布今年第一個日本腦炎病例,較往年提早一個月出現,警報拉起,政府衛生單位及民眾要戒慎恐懼,做好防疫措施。
近幾年腸病
毒、登革熱屢屢來襲,引發恐慌,似乎已成台灣的「家常病」,相較之下,同屬法定傳染病的日本腦炎就被忽略,但疾病不會因人的漠視而減輕威脅,甚至變本加厲,而且台灣的衛生單位在防疫工作上,也不夠主動積極,流於「頭痛醫頭」的被動因應。
就以筆者居住的城市為例,這幾年夏天都被登革熱「攻陷」,只要一處出現病例,周遭就會被列為疫區,衛生人員大陣仗噴灑藥劑,還「侵門踏戶」滅蚊消毒,讓居民不勝其擾,又不得拒絕;而隨處可見「登革熱警戒區」的紅旗隨風飄搖,彷彿成了這座城市的恥辱標記,令外地來客感到不安,也讓主人顏面無光。
防疫招式年年老套,凸顯衛生單位黔驢技窮,日本腦炎和登革熱的感染源都是病媒蚊,萬一兩者都來攪局,雪上加霜,代誌大條。
地球暖化、氣候異常,稍加注意不難發現,蚊蚋孳生似有成長態勢,而且愈來愈「凶」,是否過度依賴殺蟲劑,造成抗藥性所致,值得探究。
再者,台灣地狹人稠,尤其都會區家戶緊挨,若有一家不重視環境衛生,非但自家遭殃,也連累左鄰右舍,甚至波及整個社區,偏偏忙碌的現代人,又喜歡在陽台庭院栽植花草,若只知灑水澆花,而疏於清理盆栽底盤的積水污垢,時日一久,孑孓叢生,貽患無窮。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總認為兒童是日本腦炎的高危險群,成年人因此掉以輕心,今年出現的第一個病例是五十多歲的人,或許可以讓大家多一分警覺,疫病可是不分男女老少。
「預防重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鐵律,求人不如求己,防疫先由自身做起,除了按時施打疫苗,面對嚴重會造成神經性不可逆傷害的日本腦炎,想要保平安,馬上確實做好衛生保健,避免被病媒蚊「叮」上。
華諾(台南市/藥品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