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鑑真東渡 空海西來」千古佳話 對促進佛教文化交流 具重大意義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唐朝時期,「鑑真東渡,空海西來」曾開創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千古佳話。日前,建於海南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內的「空海紀念苑」落成啟用,並開放遊客參觀,極具傳承意義。
延歷二十三年(西元八○四年),空海和最澄同時出發到中國,途中遇到大風侵襲,經過三個多月才到達福建。到達中國後,空海北上遍訪長安博學之士,並向般若三藏、牟尼室利三藏及不空三藏的弟子曇真學習梵文。最後於青龍寺遇到惠果大師,承續密宗法脈,受傳法阿闍梨灌頂,成為日本真言宗開祖。惠果示寂後,碑文即由空海執筆寫成。
日本大同元年(西元八○六年),空海回國,次年在京都久米寺講授「大日經」,三年,嵯峨天皇敕許弘揚真言宗。空海在中國求法時期,以長安為中心,見到宮中設置鎮國道場,並奏請興建宮中真言院,以祈求皇體安和,國泰民安。日本真言宗就在空海的影響下,受到朝廷百官的歡迎,成為佛教的主流。
弘仁七年(西元八一六年),敕賜高野山之地,建立密宗道場。弘仁九年,天皇賜空海為「傳燈大法師」號。
海南三亞「空海紀念苑」位於一○八公尺高的南山海上觀音廣場前,主要建築「密法歸華堂」占地六百多平方公尺,為日式唐風建築,堂前安放一尊高二點八公尺的日本空海和尚銅像。該文化展區主要是為了紀念失傳一千二百年的唐密文化。空海大師所傳密法為東密。而原本在中原傳承的唐密,則遭唐武宗滅佛,幾近滅絕。
由於東密在教理上完全承襲唐密,因此東密歸華也被視為唐密歸華。香港修明學會李居明居士捐款興建「空海紀念苑密法歸華堂」, 對促進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傳承中國唐密文化極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