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2~19世紀 18座複製經典雕塑 維納斯、叛奴、神鬼戰士昨開箱 亞洲行首站台北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明起推出「體貌會神 —羅浮宮雕塑藝術觸覺教育展」,展出十八件西方經典雕像的專製複製品。昨日,史博館開箱讓其中三件最著名雕塑品「米羅的維納斯」、「米開朗基羅的叛奴」和「羅馬的神鬼戰士」首先亮相,這些複製品都是照原件大小製作,除可目光細細打量,更可以用手感受作品張力與肢體律動感。
各類藝術作品中,雕塑是其中最適合藉觸摸而清楚感受其肌理材質的類別。來自羅浮宮的十八件經典雕像複製品,含西元前二世紀至十九世紀的雕塑,包括奮力、奔跑、舞蹈、飛翔與跌倒等五種人體動作,經由手的觸感,對雕像的奔放和律動能有實際的體驗。這次亞洲巡展,台北是第一站,高雄市立美術館將於六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三日展出,接下來將赴大陸北京、杭州、武漢等地博物館展出。
高逾兩公尺的維納斯,半脫衣露出殘缺的手臂,頭部微微右傾,他的左腿前驅,有腰部扭動,與肩部傾斜相呼應。黃金比例的體型、寫實肉感的身軀,成為世人心目中永遠的女神。這座維納斯雕像,被認為是西元前二世紀的一件古希臘原作,曾啟發眾多藝術家的靈感。
而羅馬的神鬼戰士,則是一名裸身男子身體前衝、左臂伸直,在空間中畫出一道斜線,還可以看到他的前額因為用力而泛起皺紋,臉部線條透露出了豐富個性。作品在十七世紀初在羅馬被發現時,已經斷成十七塊,之後被修復。它成為紅衣主教西庇雍博爾蓋斯著名的古代雕塑收藏中最為人欽羨的一件。
另一件米開朗基羅的叛奴,則是較真人比例高大的男子,雙手反綑在身後,正努力地掙脫。雖是大理石堅硬材質,但從上半身四十五度的扭轉,盆股向左、右腿彎曲向前,痛苦的感受透過線條表露無遺。透過觸摸揣摩出血肉的曲線和柔軟、和叛奴痛苦的感受。這是米開朗基羅為教皇于勒二世的陵墓雕刻了這尊奴隸像。「體貌會神—羅浮宮雕塑藝術觸覺教育展」,將於四月十日展到五月二十四日止,在史博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