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登台辦報 還不是時候

詹賜源(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2009.04.08
421觀看次
字級

報載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一份出版傳媒業「指導意見」,鼓勵條件成熟的媒體到境外,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控股、收購等形式,興辦報紙、期刊、出版社、印刷廠,拓展國外與台港澳市場。

中國近年來和平崛起,但由於許多事端而無法獲得較佳的國際視聽、評價,顯然想透過各種手段,在國際社會發揮與強國地位相稱的影響力,這應是鼓勵傳媒到海外發展的原始初衷,絕非單純的經濟考慮。

中共新聞出版總署說,要「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更明白說,是想藉此在全球各地傳達中國政府的觀點,形塑有利中國的輿論。

但由於大陸迄今對新聞出版品仍採高度管制,絕大多數報刊與雜誌隸屬於黨政機關,這些報刊雜誌基本上無需負擔盈虧,若真的到境外自由競爭市場發展,能否生存值得懷疑。

以人民日報為例,一九八五年就創辦海外版,發行遍及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但除了中共駐外機構及部分需要了解中國政策的外國政府與研究單位外,沒什麼海外華人訂購,原因很簡單,消費者很少願意掏錢買官方的宣傳報紙。

即使現在管制不像過去嚴密,但迄今大陸官方仍將媒體視為「黨的喉舌」,依然將媒體當作為政府及政黨服務的工具,連最基本的新聞自由都付之闕如,沒有新聞自由,如何辦出真正有影響力與份量的媒體?這在自由市場是行不通的。

其次,目前台灣尚未開放大陸報紙來台銷售、發行,如果開放,除了獨資興辦、收購媒體,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是所謂的中資,以前TVBS關台風波殷鑑不遠,會否又引起統獨爭議?

新聞局長蘇俊賓表示,目前大陸也未開放台灣報紙赴大陸銷售、發行,未來台灣如果要開放大陸報紙來台,必須是在對等前提下才能進行。中共能允許台灣媒體的自由言論嗎?會不會擔心傳進民主思潮,引起大陸社會及政治經濟的變遷?

不過,台灣目前已有限度開放大陸自然生態、地理風光、歷史文化、休閒娛樂等四類雜誌發行正體字版,及開放大陸書籍在台灣重新發行正體字版,這些內容不設敏感議題,中共應較有可能開放台灣媒體登陸發行。

這也許是個開端,待大陸更往民主化發展,媒體獲得更多新聞自由,兩岸媒體相互發行,自然水到渠成。

詹賜源(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