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重厚葬 冥樓很氣派

人間社記者觀昶 |2009.04.07
55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昶綜合外電報導】現代人有為往生親人燒富麗堂皇的紙厝習俗,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也盛行陪葬陶倉樓(冥樓),祈願亡靈得以安息。

中國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隊在一座東漢時期墓葬,出土一座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之前,焦作地區已發現六十餘座保存完好的陶倉樓;此次出土的最宏偉、美觀、精緻,堪稱華夏第一陶倉樓。經文物專家鑑定,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反映漢代莊園的經濟狀況,是研究漢代建築的實物史料。

這座雙閣式組合的陶倉樓,高一百八十五公分,寬一百六十二公分,由院落、主樓、附樓、閣道四部分構成,院落的雙闕門樓,主樓部分的迴廊、斗拱做工精巧,體現東漢時期的建築特色。 這座陶倉樓內容豐富,最特別的是四樓,沒門,全是直菱窗,主要是加強防禦功能。

在漢代,人們受「事死如事生」思想的影響,崇尚厚葬,將往生親人生前的衣、食、住、行投入陰間繼續享用,特別是將陽世的住房等建築製作成小模型,陪葬於墓中。

漢代高層建築的發展,源自道家思想,當時道家盛行升仙,而道士大多隱居在高山,一般認為住得愈高愈能接近神仙,便於升仙,因此住所愈蓋愈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