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十六年前,五十二歲的張淑蘭,在中國大陸北京朝陽醫院附近的一處垃圾桶裡,撿到一個女嬰。十六年來,她為了撫養孩子,看過廁所、撿過垃圾和孩子建立深厚感情。如今,快七十歲的她,唯恐自己不知還能供孩子多久,迫切盼望孩子能回親生父母的身邊。
張淑攔住在工體南路小平房,十六年前到朝陽醫院附近的朋友家串門子。走到醫院東側院的牆外時,看到兩個垃圾桶的中間放著一個嶄新的印花毛巾被,當時她心想,怎麼這麼浪費,新的毛巾被都扔,但她過去仔細一看,嚇了一身冷汗!一個身上還帶著血跡的女嬰,被裹在毛巾被裡正睡的香甜,臉粉嫩粉嫩的,看上去剛出生沒有多久,除了毛巾被身邊沒有其他物件。
她抱著孩子等到天黑也不見有人來認領,怕孩子出問題趕緊抱到醫院注射卡介疫苗。她又跑了幾回派出所,也不見有人報案丟了孩子。當時她想為什麼不能先把孩子養大?於是,好心的張淑蘭擔負起撫養這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重任。
但看著她撿回一個小孩,家裡頓時引發不滿。「妳自己有兒女,孫子女都長大了,幹嗎還抱個小孩回來養?」有人提議把孩子送到育幼院,但張淑蘭還是收養下孩子。
一九九六年,張淑蘭在物業和居委會的幫助下,找到一份看廁所的工作,不料隨著老伴的去世,公廁不收費後,家中的經濟來源又斷了,於是她開始靠著撿破爛貼補生活費。
每天下午六時,張淑蘭都會坐在窗邊向外張望,等待已經上高一的孫女緣緣放學回來。「我現在最親最愛的人是奶奶,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要養奶奶一輩子!」
緣緣說,她是在小學五年級時,看到她的收養公證後,才知道自己身世,「那天我躲在被子裡哭了一晚上,後來在奶奶的懷裡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