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崔浩何以寫成崔皓?

林伯謙 |2009.04.02
726觀看次
字級

《魏書.釋老志》記載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四四六)三月下詔滅佛:「自今以後,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銅人者,門誅……。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慫恿太武帝奉道滅佛的人物就是崔浩。崔浩妻郭氏敬好釋典,崔浩也奪來焚燬,棄置溷廁中。孰料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太武帝亦下令族誅崔氏,崔浩被囚車載往城南,沿路衛士行人屎尿其面,崔浩哀呼聲徹於道,《魏書》云:「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為報應之驗也。」

這位厭惡佛教的崔浩,在佛教經典中又作「崔皓」。古人名與字彼此相關,崔浩字伯淵,「伯淵」與皎潔之意的「皓」字無涉,故作「浩」為是;何況「浩」未犯諱,不須避諱改字,卻何以從南北朝慧皎《高僧傳》以下,像《廣弘明集》、《續高僧傳》、《北山錄》等,皆寫成「崔皓」?

除了相沿訛誤之理由,據唐代道世《法苑珠林》卷七十九之資料,亦可解釋之: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是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太武皇帝信任崔皓,邪佞諂諛,崇重寇謙,號為天師,殘害釋種,毀破浮圖,廢棄法祀。時諸臣僉曰:「如康僧感瑞,太皇創寺,若也除毀,恐貽後悔。又於後宮內掘地,得一金像,皓乃穢之,陰處尤痛,噭聲難忍。太史卜曰:『由犯大神故。』於是廣祈名山,多賽祠廟。而屏苦尤重,內痛彌甚。有信宮人屢設諫曰:『陛下所痛,由犯釋像。請祈佛者,容可止苦。』皓曰:『佛為大神耶?試可求之。』一請便愈。欣慶易心,乃以車馬,迎康僧會法師,請求洗懺,從受五戒,深加敬重也。」太武皇帝方知寇謙陰用邪誤,乃加重罰,以置四郊,埋身出口,令四衢行人,皆用口廁,以盡形命。

「寇謙」即是天師道改革者寇謙之,寇謙之在太平真君九年(四四八)亡化,未逢崔浩之禍。這條資料對於太武帝制裁寇謙之、崔浩諸人,與正史有所出入;但顯然佛教徒將崔浩惡心毀釋與孫皓穢佛聯繫起來,「埋身出口」也變得更戲劇化。

東吳末代昏主孫皓不禮敬佛像,立即招致業報,《高僧傳.康僧會傳》早有記載。因崔浩最終遭人溲面,慘呼之聲聞於路途,與孫皓陰處尤痛,噭聲難忍的果報有雷同之處,於是崔浩的「浩」在輾轉傳寫中,也被寫成了孫皓的「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