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論壇特別報導》【貴賓的話】

 |2009.04.01
341觀看次
字級

挪威佛教聯盟主席 伊基爾‧羅特:

兩岸合作 讓全世界認識中國佛教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提供全世界佛教徒寶貴的機會,來認識中國佛教。中國佛教最大的特色就是傳統與現代並容的特性,其成功的範例,可以供其他國家的佛教組織參考學習。

由於論壇是在中國和台灣舉行,使得中國佛教成為注目的焦點,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全世界來認識中國佛教。

對我個人而言,十多歲就開始學佛,對中國佛教早有涉獵,因此,中國佛教對我並不陌生,但是參與此次論壇,確實加深了我對中國佛教的印象和理解。尤其第一次到台灣,可以評比中國和台灣佛教發展的異同。而對於其他國家的參與者,這更是開啟他們認識中國佛教的一扇窗。

世界佛教論擅的一大挑戰,相信是語言溝通的問題。我們發現,有很多論文並沒有提供書面的英文翻譯,使得各國代表錯失了了解這些論文的機會,希望主辦當位在未來可以改善這一部分。(沈明信)

世界宗教與環保基金會秘書長彭馬田:

環保 關懷眾生具體行動

和諧世界就是尊重眾生、注重環保,本次論壇只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遠。佛教教義需透過具體行動實踐,表達對眾生的慈悲關懷,唯有結合思想與行為,環境保育才有希望。

台灣與大陸相比,雖然面積小很多,但台灣佛教界長期推動物質及心靈環保,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相當重要。

我所服務的世界宗教與環保基金會,是英國菲利普親王成立的非政府組織,目的在協助世界各大宗教根據核心教義、信仰,實踐、開發各自中長程環保計畫。目前基金會正推動「七年規畫」,希望在七年內,透過環保實際行動,拯救氣候、環境逐步惡化的地球。(記者黃揚明)

印度那格浦爾聖塔會議召集人巴蒂爾:

印度佛教現況 願與大眾分享

我非常高興能參加世界佛教論壇,看到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世界各地,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我覺得自己有任務,要把印度佛教的現況,向全世界的代表做詳實的報告。

眾所周知,佛陀誕生在印度,佛教最初的發展也源於印度。但印度佛教在西元七至九世紀期間幾乎被破壞殆盡。從此之後,全世界的佛教徒都不知道佛教在佛陀故土的實際狀況。

一九五一年,佛教徒在印度的人口只佔了百分之零點五,直到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四日,在印度憲法起草人兼第一任司法部長安貝卡博士的號召下,共有五十萬人於當天皈依了佛教,這可以說是一個世界性的紀錄。我非常的榮幸及感恩,我也是當天皈依佛教的。

到了二○○一年,印度的佛教徒人口達到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二,可說是大幅度的成長。我非常希望能夠與全世界代表,分享印度佛教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沈明信)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公關主任頌邁蘇法鍚:

為促進宗派和諧 提供良好平台

這一次的世界佛教論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相互認識,對於提升佛教的團結,及相互認識非常重要。我們知道,佛教從南到北,有許多不同的宗派,甚至在同一個國家裡,都有不同的宗派,通過面對面交流,可促進宗派之間的和諧,這不只呼應了大會的主題,同時也為全球佛教謀求人類福祉而展開緊密合作,促成良好的契機。

我本身在佛教教育單位服務,對佛法教育的普及化及傳播工作方面的議題,非常感興趣,在這方面,各國都有值得互相學習的地方。全球佛教徒聚集一堂,能夠就此提供互助的機會,也使我對此次論壇充滿了期待,實際參與之後,感覺收穫豐盛。

我對佛光山在全世界推廣佛教的努力也相當推崇,此次論壇,能夠到佛光山來學習,是很好的機會。在傳播佛教方面,佛光山可說是全世界的佼佼者,相信佛光山的經驗,可供全世界佛教徒做參考。(沈明信)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副會長明吉法師:

佛教健全發展 軟硬體應並重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增設了分組討論的部分,讓來自全球的教界代表得以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入討論,使得此次的論壇更為生色。眾多高僧、學者的參與,對各國代表而言,更是一個吸收資訊的重要機會。

就討論的議題方面,主辦單位設定了如佛教的現代化管理、佛教教育的檢討、佛教要如何進行現代化傳播等,都是與時並進的議題。

此次論壇歷史性地在中國、台灣兩地同時進行,確實讓與會代表大開眼界。佛教要健全發展,硬體和軟體應並重,我覺得,硬體設施的完備,對佛教軟體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而在台灣方面,我們看到那麼多佛教組織,不分彼此傾全力合作,體現了佛教徒的和諧精神,可以預見中國佛教未來的發展是一片光明的。

因為諸多的善緣聚集,使得世界佛論壇在三年之後,繼績延續。它承載了全世界佛教徒美好的祈望及祝願,我期許這個論壇能夠把握殊勝的因緣,繼續開展團結佛教、推廣佛教的使命。(沈明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