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絢爛歸於平靜時,心在哪裡?從決定參加第三次短期出家的那一刻起。
我想接下來的所有決定都不會是偶然;回想這半年,可能是這三十多年來最精采的日子了。
第一次參加短期出家,走在清晨的佛光山,出家的心念已萌芽,雖然當時什麼都不懂(連佛光四句偈都不會)依舊在觀音媽媽跟前發了願:若能成就我三次的短期出家(無三不成「理」嘛!),我就留下來。
但回到社會上,聲色犬馬、紛擾的生活,幾乎忘了初發心,忘了發下什麼願,雖然仍在學佛道上,心是徬徨,不知該何去何從,流浪在大小道場中,想找到自己;夜深人靜時,看不見未來方向而痛哭失聲,觀音媽媽還是不忍捨棄這個迷失孩子,讓我憶起七年前所發的願,再來吧!一切像是水到渠成,在工作單位人力吃緊的情況下,仍順利拿了七天假,參加了第三次的短期出家,讓自己再一次從心出發。
經過許多掙扎、考驗,放下一切來到學院,所有的學習在調身、調心、調習氣,一切從新學習,包括走路、吃飯;當考驗與磨難一股腦兒出現,退心才要升起,出家的因緣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出現,一切的發展,快得讓自己都有些措手不及,但當下的決定讓心踏實了,面對每一個善逆因緣,都是為了成就自己永不退轉的在佛道上精進。承擔所有的開牌,接受一切的因緣,還是常覺得自己能力有限,而無法做好、完成任務,但想著師父所說:「發心,願意發心就有力量。」只要自己發心,結果就交給菩薩吧!
學期末了,回想起這學期好像不太用功,似乎沒什麼進步,依然笨拙;卻驚見自己要擔負起短期出家的引禮工作,是因為參加了太多次短期出家嗎?前兩次因年代久遠幾乎忘了過程,只記得七天下來眼眶沒一天是乾的,而去年則因年紀大了,記憶早退;怎麼辦!只要一想到這重責大任就心跳加速,每次經過辦公室就有一股衝動想問老師:我真的可以嗎?雖然自己所學不足但還是學習直下承擔。
這半年來,有了許多第一次,看來雖沒什麼進步,但從無到有的學會了行堂、香燈乃至於掃地等等,更參與了水陸法會、上場司法器、心靈成長營、甚至短期出家,回過頭看這一路來,雖然自己不足但師長們的成就,而有更多學習機會;受戒時跪在佛前燃香時所發的願不時迴盪在腦海,為了讓佛法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更勇敢的行在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