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三月中旬開始,牡丹都會以萬千儀姿,展現高雅亮麗的容顏。牡丹,以花大、型美、色豔、氣香等特性,獨步於花國群豔,為眾花所不及,加上綠葉相扶,益顯出其優美,故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蔚為賞花風潮
牡丹是溫帶植物,屬於毛莨科,是落葉灌木,原產於中國大陸河南、陜西的交界地帶,在隋朝時代,即已引進洛陽,由於當地的土壤與氣候,都很適宜牡丹生長,遂在此地生根茁壯。至宋朝時,洛陽地區首先培育出「千葉牡丹」,之後,又繁殖出許多不同的品種,而衍生「洛陽牡丹冠天下」的美名。
台灣由於氣溫過高,平地栽植不易,除了台中東勢大雪山、嘉義阿里山、南投杉林溪有栽種外,目前市坊上銷售的牡丹,大都是來自中國大陸與日本。在台灣中部地區,以南投縣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種植的牡丹最富盛名,園區內種植三千多株牡丹,分屬十二個種類。由於台灣屬亞熱帶氣候,以致開花的時間比大陸約提前一個月,花期通常在春天。
據杉林溪森林遊樂區董事長陳昭坤表示,十多年前,杉林溪森林遊樂區從日本引進一百多株牡丹種苗試種,經工作人員細心培育,牡丹花株成長良好。近年來,又陸續引進花苗栽培。
留下永恆回憶
牡丹原產地為中國大陸,但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的牡丹種苗,並非源自中國大陸。陳昭坤指出,主要是因為進口大陸的牡丹花苗,必須經過嚴格的檢疫作業,手續相當繁雜,所以,園區內的牡丹種苗,全部都從日本進口。杉林溪森林遊樂區在藥花園附近,闢建一座牡丹園,初期培育牡丹,採盆栽種植的方式為主,以方便照顧牡丹植株,而後以盆栽和植栽造景方式,讓牡丹之美在園區內淋漓盡致的展現,每屆牡丹花開時節,滿園清香飄逸盈懷,尤以喜愛繪畫或攝影的人士,從清早到黃昏,帶著畫具、攝錄影器材,守候在牡丹花株旁,運用其靈巧畫筆或銳利鏡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獵取最美麗的畫面。
種植牡丹有接枝(嫁接)、播種二種繁殖方法。接枝法是於每年九月間,當牡丹落葉後,將花枝接種於芍藥株上,待等到隔年,芍藥植株腐爛,牡丹即替代生長,就會陸續開花;若以牡丹種子直接播種,開花的時間則較為緩慢。種植牡丹花,除了澆水、施肥、施藥外,最重要的是應該注意牡丹生長的環境,必須要求通風、日照良好,尤其是花季期間,花株上單薄的花瓣,因呈晶瑩剔透,在澆水時需特別小心,不可澆灑到花瓣。牡丹也很怕人們用手觸摸,「用眼不動手」,才可以讓花朵保持亮麗的風采。
牡丹花因花朵大,色彩豐富耀眼,故稱為「花中之王」。其花朵有粉紅、桃紅、深紅、白、紫、黃、淺綠、紫黑等顏色,從豔麗到淡雅都有,或相間或參半,有鑲邊有透心,其變化之多,幾無相同的色調;而牡丹之奇特,除花色繁多之外,花型也是一大特色,薄如蟬翼的花瓣,有單瓣、重瓣、多重瓣(千層),花型又可分為平頭、半圓、繡球、豎起等數種,可謂儀態萬千,花朵同時散發出淡雅的幽香,所以,牡丹贏得「國色天香」的封號。詳情可洽:(○四九)二六一一二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