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環境不景氣,許多弱勢族群關懷、公共服務的需求,都需要更多人力投入;正是社會科學院畢業生一展身手的好時機。
邏輯思考 非常重要
社科院有政治、社會、經濟等系,政治系又可分出公共行政、國際關係等系組,而社會系也衍生出社工領域。東吳大學社會系主任張家銘說,只要關懷社會人群,對社會現象、社會趨勢有興趣的學生,都很適合念社科院。政治大學社科院院長高永光強調,念社科院的學生「邏輯思考很重要」,且應該有「把社會改造得更健康、和諧」的企圖心,並以「社會工程師」自詡。
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傅恆德表示,社會科學就是「以人為中心的科學」,學生要對人的行為好奇、對公共事務有興趣。高永光說,內向學生在社科院可研讀理論,成為諾貝爾獎級的學術大師,以理論模型拯救世界經濟,解決人類問題;外向學生日後則可到公部門服務大眾。
服務實習 關懷社會
為讓社科院學生更能關懷社會,無論是社會系或政治系等,都會安排服務性的實習、見習課程。張家銘說,東吳社會系服務課程,會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社區調查訪問,或為當地學生課業輔導,讓學生養成關懷社會的態度。
東海政治系更有「公共服務學程」及「議會助理學程」,課程包括政府文書處理、公共關係、民意調查,以及行政法等未來進入職場可能需要的專業;高永光說,許多高普考科目,像是行政學、財政學等,畢業生在學校都已學過。
研究方法 多下功夫
張家銘強調,除要關心社會,社科院學生也要養成對社會問題、趨勢的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在進入社會科學院後,對於研究方法、統計要多下功夫。
傅恆德說,社科院的科系不像會計系、法律系等有明顯的對應職業,看起來好像就業不容易,但他強調「君子不器」,社會科學的訓練,讓學生可塑性變高。
社科院畢業生從事公職比率很高,也有進入非營利組織;擔任各級學校教師,包括大學相關系所,以及中學公民老師。還有進入媒體、文化產業,以及工商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