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生中心執行相關研究 明年於合歡山試驗站展開 鼓勵全民參與
【本報集集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已在南投縣的合歡山發現原本中低海拔常見的蛾類,在高海拔活動的紀錄,而針對地球暖化,對動物帶來生態影響,規畫明年在合歡山高海拔試驗站,執行相關研究計畫,將以蛾類與鳥類為初期研究目標。
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主任林旭宏說,一名來自台灣,赴英國留學的學人,發表在婆羅洲蛾類調查研究,繼一九六五年專家調查蛾類棲息活動情形,復於二○○七年調查研究,發現當地蛾類棲息地有上升海拔六十七公尺更高地活動現象,疑與地球暖化有關。
林旭宏已在合歡山進行三年的蛾類調查研究,發現於中、低海拔常見的「鬼臉仙蛾」,難得在合歡山發現到,由於過去國內罕有在高海拔作蛾類的類似調查研究,到底是原本合歡山就有這種蛾類?或是受到地球暖化影響,中低海拔活動的蛾類,已開始往較高海拔活動?都是值得研究課題。
他說,全球暖化後,原本不適棲息活動的高地,在暖化後可能成為動物新棲地,但是在地球暖化議題出現前,自然界本來就有動植物往高山發展情形,是否就與地球暖化有關,更須長期調查觀測研究。
他指出,過去合歡山等高地已陸續有鳥類調查,但是蛾類相對缺乏,所以必須趕快建立資料,未來特生中心可能升級為「生物多樣化研究所」,更須長期調查研究,也須仰賴熱心的生態研究調查人士提供訊息,讓研究所能匯整資料,成為平台,供學界與有興趣者共同研究。
他強調,預計明年執行合歡山地球暖化相關研究計畫,希望有效蒐集資料,打算找學校合作,更鼓勵「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