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國內腎衰竭患者超過四萬人,若無接受腎臟移植,這些人須長期忍受洗腎之苦。然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不興,屍腎難求,親人間若血型不符合,須面臨脾臟切除,以避免排斥風險,但脾臟切除須面臨手術與感染風險,還好免疫抑制藥物發展迅速,台大已經完成全台首例免切除脾臟的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
三十七歲的邱堯明因長期服用痛風成藥,三年前發現腎衰竭問題,三年來每周要洗腎三次,無法全心工作,在等不到屍腎的狀況下,尋求家人捐腎,但邱堯明血型B型,家中六名兄弟血型全都是A型,父母又年事已高,後來決定由二十八歲的小弟邱銘輝捐左腎,進行血型不相容的活體腎移植。
台大一般外科醫師蔡孟昆指出,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技術早就可以進行,也有很多人詢問,但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須切除脾臟,以避免排斥,但脾臟切除有手術風險,且終身都有感染肺炎雙球菌的高風險。
而這次台大是在移植手術二周前,給予患者免疫抑制藥物,確定抑制B細胞生成後,接受四次血漿置換,並開始口服免疫抑制藥物,一周後接受弟弟的腎臟,不需要切除脾臟。目前已是移植後十四天,並無排斥現象,未來半年應可讓免疫系統產生遷就現象,而邱堯明服用的免疫抑制藥物,也可逐漸減量。
他說,國內腎臟捐贈數量低,就去年來講,腎臟移植僅二百多例,此數字還包括活體腎臟移植,可見屍腎根本「一腎難求」。而若要尋求一般活體腎捐增,須克服血型不相容、病毒感染問題。
已出院一周的邱堯明,目前狀況佳,過去三年的洗腎生涯讓它無法專心工作,影響家庭經濟,現在腎移植成功,讓他可重新回到職場。
蔡孟昆表示,由於免疫抑制藥物的進步,台大透過不同的藥物組合,成功克服血型不相容問題,未來將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