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埃及政府證實,他們計畫在亞歷山大港建造一座巨型水下博物館,預計二○一○年初動工、兩年半內完工。博物館落成後,遊客將可親睹沉睡水中千年的珍貴文物,當中包括著名的埃及艷后克麗奧佩脫拉的王宮遺址。如此雄心勃勃的水下工程,註定引發爭議。
亞歷山大港曾為古代世界文明中心之一,自一九九四年以來,此處水域已發現數千件文物,包括二十六座人面獅身像、巨型花崗岩建築,以及據信來自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亞歷山大燈塔的碎片(燈塔一三二六年毀於地震)。
埃及艷后王宮位於亞歷山大港附近的小島,五世紀一場地震,讓這座見證她浪漫傳奇的宮殿葬身七公尺深的水下。根據水下博物館建造計畫,埃及將修建一條玻璃纖維隧道,藉此讓世人得以再見歷史遺址。法國建築師雅克‧羅格里(Jacques Rougerie)已草擬好設計圖,且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
如此浩大的工程註定遭遇一連串障礙,第一關就是資金。整個工程大約需要一億四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四十八億八千萬),當局希望有私人組織願意埋單,建築團隊透露,「沒人知道資金要從哪來?」第二關是專家也望而生畏的技術挑戰—如何在昏暗水域內提升隧道可見度、如何確保博物館的結構強度耐得住水流考驗?
這項工程同時遭到某些人抨擊,在他們看來,水下博物館不過就是一個「主題公園」,他們質疑營建博物館的合理與必要性。水下遺跡探勘專家薩布里博士(Ashraf Sabri)表示,「它是一個完美的想法,但你必須實地探勘才能討論可行性。這麼久以來,這項工作還是沒完成。」
亞歷山大是埃及第二大城,歷史悠久,光芒卻不及開羅、路克所。埃及政府此次孤注一擲,希望這裡成為新的熱門景點。有人認為,應該將修築博物館的資金用於改造該城景觀,尤其是拯救值得保存的殖民時期建築。對此,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地方遺址負責人納吉布‧阿敏(Naguib Amin)表示:「我們將修建博物館視為復興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