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踢藤球吧!」你可別誤以為這顆藤球是家裡的擺飾!隨著台灣引進外勞愈來愈多,在一些工廠的空地常可看到外勞在踢「球」,但又不是足球,玩法就像用踢的排球,很吸引國人目光。
藤球源自於十五世紀的東南亞,是古老的民族體育活動,分成「過網藤球」、「入籃藤球」和「單人藤球」等數種踢法,有個人賽和團體賽兩種。由於驚險刺激又有趣,目前在整個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連大陸等地都相當盛行。藤球在一九六五年列入東南亞區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命名為「Sepak Takraw」。
藤球規則並不困難,以「過網藤球」為例,只要懂排球規則,就能看懂藤球比賽。
「過網藤球」比賽場地與排球相似,中間掛著網子,每隊三人,由一隊發球後,另一隊就需接球、殺球等,只要一方讓球落地就算失分,通常一次玩三局,先得十五分者就算贏一局。接球最多可碰球三次,不過並不像排球都必須由不同的人接球,藤球可以一人連碰三次,不過僅限於使用腳、膝、頭、肘、肩等部位,不能用手,否則將被視為犯規,這也使得藤球具有足球運動的特點。
而藤球和羽球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場地就是在類似羽球場上,網高也一樣,比賽都是採用三局兩勝。
由於接球時不能用手,加上又必須讓球過網,所以藤球運動中,腳踢、跳躍等動作經常出現,其中最漂亮的就是殺球。為了要讓球殺得強勁有力,因此藤球選手經常使用全身大動作,先跳起後翻轉、再用腳將球用力壓下踢出,除了選手動作優美外,那種球用力飛出的勁道,也讓人大呼過癮,一般球員平均擊球速竟然可達一百四十公里!
藤球選手的柔韌性可比體操選手,男子藤球選手都能輕易做出騰空側踢、倒鉤踢球等高難度動作,女子選手的柔韌性則更高。而比賽中的發球也很有意思,發球手將球拋起,扣球手一般是以側鉤的動作狠狠地把球擊到對方半場。
其實,藤球的玩法也類似中國的毽子踢法,是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一項獨特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藤球比賽對國人而言並不是非常熟悉,開展時間也不長,但是結合排球和足球特長的藤球比賽,更顯得靈活、刺激,也非常富有觀賞趣味。種種接球、救球的動作,加上不時出現的全身翻轉殺球動作,可說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