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形印】飛天樂伎

晚學生/文‧篆刻 |2009.02.27
724觀看次
字級

圖像中這位高髻若冠,體態修長,曲臂吹笙,小腹微露,霞帔飛動的驚艷女子,她是一位仙子。飄逸、飛揚、出塵的法姿,是採自敦煌壁畫中的樂伎。

敦煌的樂伎又名飛天樂伎,風格特徵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依然能飛行於天際,借助的是雲彩,雖借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所憑藉的是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巾帶凌空翱翔。自由自在,來去自如本是仙人之力。

似聞餘音嫋嫋。仙子以笙吹奏飄飄仙樂,我想原繪圖者是想將當時現實生活反應於壁畫中,以樂伎作為寫照。然而笙是中國古老的樂器,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出現了它的記載,而以「笙」字出現於典籍的有《詩經‧小雅‧鹿鳴》首章:「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鹿鳴》是一首宴賓客的樂曲,這篇詩原本是用於飲宴的歌詞,但背後的意義卻含有嗟嘆時光易逝、懷念故舊與盼望賢才來協助建功立業的思想。所以曹操在其《短歌行》引「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四句,以喻其思賢未得。

台大校舍有「鹿鳴堂」,命名者有建安風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