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方程式--咖啡恐致耳鳴 飲用應適量

邱正宏 |2006.03.14
6094觀看次
字級

本月初媒體報導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一天喝四杯咖啡,罹患心臟病機率高達百分之六十四,而此危害與人體內某種代謝基因相關。這項報導令筆者想起去年瑞典有位民眾,因把含有高劑量咖啡因的機能飲料與酒混合,於劇烈運動後馬上服用而暴斃。

咖啡在西方日常生活,已如同開水一般,是一種每天都要喝的飲料。而在生活日漸西化的台灣,「喝咖啡」也已從奢侈的享受變成普及行為。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咖啡連鎖店,即是個證明。但許多人都不知在咖啡普及化後,所隱藏對健康的危機。

咖啡因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被使用的藥物之一。除了咖啡以外,巧克力、可樂與茶葉,皆含有少量咖啡因,甚至治療感冒的複方成藥與治療偏頭痛的藥物也有。少量(五十至一百毫克)咖啡因,可使人增加警覺性,產生幸福感,且較能持久地從事智能活動,這也是許多人需要靠喝咖啡來提神的原因。

大量(一天超過五百毫克)咖啡因,則會增加焦慮不安、肌肉抽動、臉紅易怒、噁心嘔吐與失眠焦慮等症狀。若每天用量超過一千毫克,則可能會出現思考混亂,心律不整,躁動緊張。用量更多時,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與呼吸衰竭導致死亡。

醫學研究發現,常喝咖啡者在接受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等腦部掃描時,會使判讀受到影響而產生誤差。科學家更發現,長期喝咖啡者一但停止喝咖啡,可在腦部掃描發現血流改變。

在引發耳鳴藥物的研究上也顯示,咖啡因是造成耳鳴的元兇之一。咖啡因刺激中樞神經,一方面可提神,另一方面則會引起耳鳴。咖啡因使腦部血管收縮,但相反的,卻使肌肉血管放鬆。耳蝸的毛細胞並無直接血管供應營養,所需養分完全要靠遠端的「血管紋」(stria vascu-laris)擴散而來,若大量咖啡因造成管紋內的微血管收縮,長時間下來,就有可能使毛細胞因得不到足夠養分與氧氣致死。

目前醫學界認為耳鳴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聽覺系統的生理機能下降,及中樞神經感受異常所致。咖啡因的確可能造成聽覺系統的生理機能下降,因此避免過量咖啡因損害耳蝸毛細胞,即可避免隨之而來的中樞神經反應改變,是有其意義的。

一般人喝沖泡咖啡,每杯含咖啡因在七十至一百五十毫克間,正常成年人一天咖啡因攝取量應該控制於三百毫克以下,相當於四杯沖泡咖啡。為了避免咖啡因造成耳鳴,也為了避免瑞典民眾悲劇重演,一般人最好一天勿超過二瓶罐裝咖啡,十五歲以下青少年、孕婦與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最好不要喝。

若你最近因咖啡喝多而有耳鳴現象,建議應減量或不喝。但對於已上癮者,若突然停止使用咖啡因,可能會產生所謂的「咖啡因戒斷症候群」,而出現頭痛疲倦與心情鬱悶症狀。可從減量開始,以每周減少一杯的速度,慢慢達成戒掉咖啡的目標。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