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行 逆向 共騎 無法約束 沒有路燈 水溝蓋多 路面不平 設備欠佳 單車族:比機車道還危險
【本報綜合報導】各縣市政府近年積極闢建自行車道,帶動一股單車風潮,但由於自行車道缺乏管理、定位不明,加上騎乘安全宣導不足,造成騎車時險象環生,車友呼籲縣市政府訂定使用規則。
去年底,台北縣自行車道發生一宗小女孩跟著父親騎車,結果遭到追撞,小女孩嚴重骨折意外;這起事件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也使得自行車道安全問題浮出檯面。
不少車友表示,許多「沒水準的單車老鼠屎」把自行車道當自家後院,並排騎車、逆向、夜騎不開警示燈、無預警停車、占據車道打手機聊天…,使得自行車比機車道還危險,也有不少無知父母放任小朋友任意蛇行,是造成自行車道意外頻傳的元凶。
夜騎問題更多。不少車友抱怨許多縣市的自行車道路燈照明欠佳,甚至沒有路燈,成為治安死角。部分路段路面不平整、水溝蓋多,造成不少騎士受傷,暗藏危機。
還有路段缺乏整頓,晚上野狗、蛇蟲出沒,不少騎士被嚇到摔車。
車友表示,會有上述問題,起因於定位不清,自行車道到底是「道路」還是「公園」?大家沒有共識,另外,政府闢建完成之後,就將其「自生自滅」,缺乏管理,也是造成問題的主因之一。
車友指出,如果是道路,大家必須遵守規則,例如靠右行駛、不並騎;若是當成公園,那就可以隨意自在的聊天、慢騎。
不過,為了安全考量,車友認為應將自行車道定位為「道路」,政府並應提出配套措施、罰則,約束民眾遵守,例如訂定速限、禁止並騎車、任意停車、夜騎必須有前後警示燈,同時宣導騎車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