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冬意濃,季風由北方南下,吹過北方大陸,穿過台灣海峽,掠過濁水溪。學校正好在濁水溪南畔,整個校園瀰漫在塵沙中。
風沙在校園迴旋,操場上一片草地依然綠意深濃,老師和孩子在陣陣塵沙中,依然認真上課。
沒有站立在台灣西部風頭水尾下的人,無法體會從冬風開始,一直到春天來臨的三、四個月中,冷鋒來襲的生活情境。當你站在強烈的季風下,忍受風沙,忍受艱苦,這才叫做與環境對抗。
我在山中成長,空氣清新,從來沒有感受過「風塵僕僕」。而今,每天早上把桌椅擦拭得非常乾淨,一陣風吹來,不管窗戶關得再緊,厚厚的一層灰,好像考驗你的耐心和毅力,有時候,覺得好像在學習地藏王菩薩,不度盡地獄眾生,誓不成佛的偉大願望。
在操場上飛躍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與艱難的環境對抗,不光是外在的環境艱難,他們更要面對城鄉差距,孩子們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吃多少的苦?忍受多少挫折?還未必能夠戰勝這樣的差異。
鄉下老師要面對的,除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問題,更要面對偏遠學校的行政壓力,負擔家庭功能失衡的替代角色,比都會區老師付出更多勞心勞力。能夠長期待在鄉下小學校的老師實在是不簡單。看到老師孜孜矻矻的背影,心裡無比崇敬。
學校的占地有二點七公頃之大,學生卻只有一百一十五人,不停掉落的黃葉,變成清潔工作的重擔,不斷揮動掃把,像是辛苦的工蟻般,還是無法把每天的清潔工作做得非常完善。這樣的環境,如何跟都會區窗明几淨的學習環境相比呢
?但是孩子們夠堅強,任勞任怨,能吃苦,又變成他們的優勢。
教育就是這樣,看到孩子,你不知道他們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無法預估他們的未來是成功或失敗,因為教育的路很長,所以,不能因眼前的艱苦而放棄希望、放棄努力。
當我望著操場上的孩子,腳踏著如茵的綠地,頭頂著灰灰的天空,他們飛奔、歡笑,天真得不知人間疾苦,我心裡有無限祝福。孩子們努力吧!在翻滾、奔跑、跳躍中,時間會不斷充實你們的一生,而風沙會讓你們更堅強,活得更堅毅。